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体育教学中运用两种思维训练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原创)

(2010-12-30 17:34:39)
标签:

杂谈

分类: 思维心理

    体育的意义不仅在它能使学生身体强键,四肢灵活,它更是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皮亚杰在论述认知发展过程时,特别强调智慧建之于身体发展与身体运动,而智慧的核心是思维。因此,体育运动与思维有着密切关系;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中十分明显地包含着智力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了思维能力的培养。体育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注重能力的培养,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然而在目前的日常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常常被忽视,教师往往习惯于“讲解——示范——练习动作——评价”的程序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思维与身心参与。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的两种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运用直观教具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获取、积累视觉表象

    直观教具是将形象化的体育技术动作,以逐帧展现的方式,通过学生的观察,获取、积累视觉表象,帮助学生形成形象思维,最终形成抽象思维的媒介。

观察是学习认识社会的必要手段,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观察是思维活动的一个特点,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教师将自己开发、制作的直观教具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获取、积累视觉表象,为学习体育技术动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低年级前滚翻教学中,教师完整、优美的示范,给学生建立了初步的动作概念,但由于示范动作瞬间完成,很多细节之处无法由教师停顿下来进行讲解与提示,因此,教师采用画有低头、团身、抱腿的人物图像的圆形图版,边讲解、边提示要点,让学生非常直观的看到动作的细节之处,为快速、正确学习动作提高效率。另外,学生可以根据教具中教师提示的要点来体会身体各部位的用力顺序、肌肉的感觉以及在运动过程中的本体时间、空间的感觉,从而初步形成动作表象,更好的促进神经、肌肉协同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动作能力和控制身体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能够在学生的动作练习过程中,快速、准确的发现错误动作,分析原因,及时运用直观教具给予纠正和指导,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正确的动作。

通过直观教具的运用,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的观察不断深入、细致,甚至学会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观察,为今后的创造性思维形成铺石、搭桥。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越早越好,最好是在幼儿时期就能够让孩子掌握一些观察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建立各种感官之间的多元通道,促进全面、协调发展

    我们认为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动员身体多种感知觉器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为心理学告诉我们,感知觉是反映事物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而思维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件和内部规律的。感知觉只是学生认知过程的感性阶段,思维才是学生认知过程的理性阶段。在体育教学中,只有将练习和听、说、想、练结合起来,通过多渠道训练思维才能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效果,才能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以及体育习惯的养成,从而达到科学锻炼身体的目的。

    体育动作的技能形成,不仅仅是运动觉的高度发达,而是身体各种感官的共同高度发达,建立起各种感官的多元通道,能够更好的使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体育运动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视觉建立动作概念,通过听觉和视觉不断修正自己的触觉、运动觉、平衡觉等,使身体的肌肉在各种感官的综合协调下,按照动作技术的要求协调发力,控制身体完成动作。

在广播操的学习中,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边喊口令边示范,建立动作概念;然后教师边讲解边示范边带领学生学习动作,让学生初步建立动作的路线、肌肉的感觉,最后,再由慢到快的进行完整动作练习。然而,学生在看过老师的第一次示范后,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较好的记住动作以及动作的路线,并运用已有的动作肌肉及神经感觉模仿教师的动作,在教师的口令下能够完成动作,给教师的第一印象是“学会了”。然而,当老师要求学生自己喊口令做操时,很多学生就出现了动作与节拍不搭配等的错误。经过分析,我认为,出现这个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建立了视觉与动觉的通道,而没有建立听觉与动觉的通道,因此,造成了只能做动作,而不能边喊口令边做动作的情况,使脑中动作的形象思维与身体表达没有形成有效地协调统一。我采用了将动作与节拍进行一一对应的分解练习,然后再适当提高口令的速度,以达到最终按照音乐的速度完成动作。因此,在广播操的教学中,我认为建立学生的视、听、动觉的综合通道,促进学生节奏感、协调性的形成,更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贴人”这个游戏是各年级学生都非常喜欢玩的游戏,而各年级在游戏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都与各种感官的综合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低年级在游戏中,表现出被追的同学围着圆形队一圈一圈的跑,累的不行了还不知道去“贴”一个同学,这就说明,学生在运动中,思维、分析能力较弱,造成体力的支出过多和浪费时间,减少了其他同学参与游戏的机会。而在高年级游戏中,学生表现出在奔跑的过程中,寻找自己要“贴”的对象,使自己尽快摆脱被追的局面。通过学生的快速寻找目标,可以看出,学生在运动中的思维能力明显提高,使得游戏中的人员、角色、节奏等变换加快,体现出运动觉与思维能力的有机结合,就更使得游戏有趣。

学生经过在低年级的学习、训练中建立起的看、听、动觉的多元通道,在高年级的创造性学习中就能够很好的发挥作用。例如,在高年级的自编操教学中,学生就可以运用几年的学习中积累在头脑中的单个动作表象,经过在脑中的加工、分析、整合,创意出与众不同的动作组合。

    在体育技术动作的学习过程中,各感官之间的多元通道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多元通道越协调,学生学习动作的能力就会逐渐提高,加之教师合理有效地体能训练,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也会逐渐提高。体能的提高,也会直接影响智力等方面的提高,因此,建立各感官之间的多元通道不仅对体育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更对智力的发展起到积极地作用。

 

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促进身心协调发展

    道德品质、道德行为的培养都可以寓体育教学之中。体育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规则意识等,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相互关心、照顾他人的意识等等,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通过以身体锻炼为手段的体育教学使学生达到身心协调发展。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在比赛中,学生体会到了赢的兴奋、输的沮丧;体会到了胜败乃兵家常事;更体会到了成功总是垂青于不畏困难、不懈努力、勇攀高峰的人。通过比赛,学生学会了成不骄、败不馁;通过比赛,学生学会了正视成败、得失;通过比赛,学生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体育学习是一个过程,思维的发展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教师应当在这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学习、研究,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化解教学中存在的难点,对体育学习中的弱势学生给予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与指导,帮助学生逐渐提高,最终达到全面、协调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