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运用两种思维训练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原创)
(2010-12-30 17:34:3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思维心理 |
一、运用直观教具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获取、积累视觉表象
观察是学习认识社会的必要手段,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观察是思维活动的一个特点,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教师将自己开发、制作的直观教具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获取、积累视觉表象,为学习体育技术动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低年级前滚翻教学中,教师完整、优美的示范,给学生建立了初步的动作概念,但由于示范动作瞬间完成,很多细节之处无法由教师停顿下来进行讲解与提示,因此,教师采用画有低头、团身、抱腿的人物图像的圆形图版,边讲解、边提示要点,让学生非常直观的看到动作的细节之处,为快速、正确学习动作提高效率。另外,学生可以根据教具中教师提示的要点来体会身体各部位的用力顺序、肌肉的感觉以及在运动过程中的本体时间、空间的感觉,从而初步形成动作表象,更好的促进神经、肌肉协同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动作能力和控制身体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能够在学生的动作练习过程中,快速、准确的发现错误动作,分析原因,及时运用直观教具给予纠正和指导,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正确的动作。
通过直观教具的运用,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的观察不断深入、细致,甚至学会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观察,为今后的创造性思维形成铺石、搭桥。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越早越好,最好是在幼儿时期就能够让孩子掌握一些观察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建立各种感官之间的多元通道,促进全面、协调发展
在广播操的学习中,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边喊口令边示范,建立动作概念;然后教师边讲解边示范边带领学生学习动作,让学生初步建立动作的路线、肌肉的感觉,最后,再由慢到快的进行完整动作练习。然而,学生在看过老师的第一次示范后,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较好的记住动作以及动作的路线,并运用已有的动作肌肉及神经感觉模仿教师的动作,在教师的口令下能够完成动作,给教师的第一印象是“学会了”。然而,当老师要求学生自己喊口令做操时,很多学生就出现了动作与节拍不搭配等的错误。经过分析,我认为,出现这个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建立了视觉与动觉的通道,而没有建立听觉与动觉的通道,因此,造成了只能做动作,而不能边喊口令边做动作的情况,使脑中动作的形象思维与身体表达没有形成有效地协调统一。我采用了将动作与节拍进行一一对应的分解练习,然后再适当提高口令的速度,以达到最终按照音乐的速度完成动作。因此,在广播操的教学中,我认为建立学生的视、听、动觉的综合通道,促进学生节奏感、协调性的形成,更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学生经过在低年级的学习、训练中建立起的看、听、动觉的多元通道,在高年级的创造性学习中就能够很好的发挥作用。例如,在高年级的自编操教学中,学生就可以运用几年的学习中积累在头脑中的单个动作表象,经过在脑中的加工、分析、整合,创意出与众不同的动作组合。
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促进身心协调发展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在比赛中,学生体会到了赢的兴奋、输的沮丧;体会到了胜败乃兵家常事;更体会到了成功总是垂青于不畏困难、不懈努力、勇攀高峰的人。通过比赛,学生学会了成不骄、败不馁;通过比赛,学生学会了正视成败、得失;通过比赛,学生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