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恨千古—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标签:
杨贵妃骊山楷体唐玄宗文化 |
分类: 历史典故 |
http://s14/middle/71a496afgabb845e6795d&690
http://s3/middle/71a496afgabb84a401f82&690
长恨歌.恨千古—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文/红枫林
一千二百年前,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一篇爱情叙事长诗《长恨歌》,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凄楚缠绵回旋婉转的爱情故事,从此,唐玄宗、杨贵妃、华清池、马嵬坡这些名字与便《长恨歌》一起被人们所熟悉,流芳千古,而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也成为爱情绝唱,遗恨千年。
杨贵妃,唐开元六年(公元718年)生于容州(今广西玉林容县),幼时随父在四川度过(其父杨玄琰曾任蜀州司户参军),10岁左右因父亲亡故,寄养在洛阳三叔杨玄璬家,后又迁往山西永乐。18岁那年嫁给唐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为妃,却被年过50的公公看上,横刀夺爱,纳为贵妃。从此,醉在君王怀,梦回大唐爱。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以想象当年二人是何等恩爱,何等甜蜜。正当他们沉浸在“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的声色歌舞中的时候,一声晴天霹雳,“渔阳鼙鼓动地来”的人喧马嘶,滚滚硝烟淹没了骊山上空的无限温柔。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唐玄宗带着杨贵妃西逃,当大队人马行至马嵬坡,御林军护卫怒杀了时任宰相的杨玉环堂兄杨国忠,又逼迫唐玄宗下令将杨玉环缢死,时年杨贵妃年仅38岁。
杨贵妃终究不过是一个柔弱女子,在战乱之际成了替罪羊,在唐玄宗要江山还是要美人的艰难抉择中,替唐玄宗做出了选择,成全了唐玄宗海誓山盟的爱情。“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当危难过去,当唐玄宗一个人重回华清宫的时候,已是物是人非,斗转星移,环顾四周,哪里还有一丝“芙蓉如面柳如眉”的影子?回想当初曾经的恩爱,却眼睁睁看着美人“宛转蛾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怎能不热泪长流?那华清池内奔腾不息的温泉水啊,仿佛唐玄宗的悔恨之泪,在日夜不息,滚滚长流。
但是,据史学界考证,当年杨贵妃并没有死,而是在高力士与东瀛武士的帮助下,东渡去了日本,至今日本还留有杨贵妃墓,电视剧《杨贵妃秘史》大概就是据此改编而成。文学界更是根据“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猜想,海上仙山就是岛国日本,而太真即是杨玉环,马嵬坡一别,竟成永诀,思悠悠,恨悠悠,相思千载结成愁,只有生的离别,才堪称千古长恨,所以,推测杨贵妃并没有死。华清池是唐玄宗与杨贵妃这对神仙眷侣的爱情高潮,而马嵬坡却是杨贵妃香消玉殒的伤心地。
八百里秦川奇峰无数,惟有骊山与马嵬坡最令人柔肠百结。骊山,曾经是春秋时期周幽王为博千金一笑,烽火戏诸侯之舞台,更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甜蜜爱情的温柔之乡。站在骊山脚下,倾听历史的声音,千年前骊山上空飘散的脂粉的香气与硝烟是否散尽?环顾四周,旧朝代遗留下来的雕栏玉砌依然还在,但曾经的江山,在哪里?美人,在哪里?悠悠的骊山上空曾经飘荡的霓裳羽衣曲,如今又在哪里呢?
http://s14/bmiddle/71a496afgabb851f083cd&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