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物理,学、物理学,毕达哥拉斯游学埃及和东方
(2021-01-01 14:54:04)
标签:
财经健康教育历史文化 |
分类: 欧几里得 |
欧几里得139、物、理、物理,学、物理学,毕达哥拉斯游学埃及和东方
毕达哥拉斯之谜5
三、游学埃及和东方
毫无疑问,毕达哥拉斯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到了而立之年,他本应该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但却无法安下心来从事商业活动。
…而立之年: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毕达哥拉斯把继承家业的使命留给两个弟弟,自己再次出游,去了远方。
毕达哥拉斯离开萨摩斯岛的直接原因,是他冒犯了当地的政客和祭(jì)司。除了穿着打扮以外,他的饮食起居也与众不同。更有甚者,他宣扬阿那克西曼德的学说,试图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自然现象,结果就像20世纪某些持不同政见者一样,被驱逐出境了。
…萨摩斯岛(Samos Island):希腊岛屿…见《欧几里得136》…
…阿那克西曼德:据传是“哲学史第一人”泰勒斯的学生…见《欧几里得138》…
…物:见《欧几里得21》…
…理:《欧几里得1》…
…物理:指事物的内在规律或道理。也指一门自然学科…
(…事、物、事物:见《欧几里得21》…
…规、律、规律:见《欧几里得43》…)
…学:见《欧几里得4》…
物理学(自然科学学科)(百度百科):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研、究、研究:见《欧几里得42》…
…规、律、规律:见《欧几里得43》…
…基、本、基本:见《欧几里得2》…
…结、构、结构:见《欧几里得41》…
…形、式、形式:见《欧几里得13》…
…基、础、基础:见《欧几里得37》…
物理学起始于伽利略和牛顿的年代,它已经成为一门有众多分支的基础科学。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的科学。物理学充分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逻、辑、逻辑:见《欧几里得5》…
…推、理、推理:见《欧几里得12》…
基本定义
…定、义、定义:见《欧几里得28》…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注重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物理学是关于大自然规律的知识;更广义地说,物理学探索并分析大自然所发生的现象,以了解其规则。
…科、学、科学:见《欧几里得4》…
…性、质、性质:见《欧几里得37》…
…知、识、知识:见《欧几里得5、6》…
以物理学为基础的相关科学有:化学、材料科学、天文学、自然地理学等。
物理学(百度汉语)2: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运动最基本、最一般的规律和物质的基本结构,以及它们的应用的科学。机械运动、电磁运动、原子运动等都是物理学的研究内容。是许多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的基础。
…内、容、内容:见《欧几里得66》…
…技、术、技术:见《欧几里得104》…
…
…原、理、原理:见《欧几里得41》…
毕达哥拉斯先是重返父亲的故国,即他幼年时逗留过的腓(féi)尼基游历,走遍了今天黎巴嫩、叙利亚和以色列沿海的每一座城市,包括提尔。
…提尔:见《欧几里得19》…
古代地中海一带的人,认为大西洋就是世界的尽头,无人敢穿越直布罗陀(tuó)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位于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之间;最窄处宽仅14千米。“直布罗陀”为英文译名…
可是,在毕达哥拉斯出世以前,腓尼基人就穿过这个海峡,沿大西洋航行,北抵英吉利,南达西非,并顺利返回。可以说他们喜欢冒险,也是世界上最好的水手。显然,毕达哥拉斯身上延续了腓尼基人的这一个性格。
有一天,正当毕达哥拉斯在一座叫卡迈尔的山中神庙静坐,他看到海边漂来一叶帆,便决心搭乘此船去埃及。
接下来的故事更为神奇,这个披着长发、举止不俗的年轻人从山上飘然而下,只说了一句“我要去埃及”,便自己上了船,没有任何言语了,甚至绝食绝水,连个盹儿都没有打。船夫们先是瞠(chng)目结舌,继而崇敬之心油然而生,认定他是一个神。
果然,一路风平浪静。经过三天两夜的航行,这艘船顺利到达埃及的某个港口。
作为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埃及,到了毕达哥拉斯时代早就衰落,并业已受到波斯帝国的威胁,只好求助于希腊的庇(bì)护(虽然后者此时尚未达到鼎盛时期)。因此,当毕达哥拉斯表明自己是来学习智慧的时候,埃及人受宠若惊,甚至连国王都亲自予以接见。只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是神庙里的祭司,包括数学在内的所有知识都由他们掌管并口头传诵(sòng)。埃及的宗教势力远比希腊的要强大(这恐怕也是国力衰败的一个原因),祭司可以把皇室成员的话当耳边风,对外国人则普遍存有戒心。
为了能够与祭司进行交流,毕达哥拉斯走访了许多城市,从地中海海滨一直到故都底比斯,最后总算找到一处偏僻的小神庙愿意接纳他。
接下来,他又猛学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据说他是第一个学会这种语言的希腊人),象形文字那时已经简化成所谓的僧侣文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文字在中世纪行将结束时已经失传,无人可以解读。直到1799年,占领埃及的拿破仑士兵发现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用希腊文、僧侣文和象形文字记述的同一篇铭(míng)文,僧侣文才被后世专家破译出来。
…中世纪:指从公元5世纪后期到公元15世纪中期,是欧洲历史三大传统划分(古典时代、中世纪、近现代)的一个中间时期。始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终于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最终融入文艺复兴运动和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中…
“毕达哥拉斯发现,埃及的祭司因为沉默寡言而神秘莫测,后来、他在意大利创办学院,就把“守口如瓶”当作一条纪律,要求弟子们遵从。
请看下集《欧几里得140、从尼罗河水潮涨潮落的观察中提炼出来的知识》”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