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别样幸福城小区业主苦住危房:你口中的烂尾楼,却是我的下半生(二)

标签:
财经健康教育历史育儿 |
分类: 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 |
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475、云南别样幸福城小区业主苦住危房:你口中的烂尾楼,却是我的下半生(二)
小区相关文章3:《云南别样幸福城小区业主苦住危房:你口中的烂尾楼,却是我的下半生》
文章内容:
…
03
住进烂尾楼后才知道,楼里和楼外,是全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当初在这里买下房子的人,都希望能有一方天地,遮风避雨。
可如今他们站在烂尾楼的屋檐下,才发现生活里的风雨,都是它带来的。
10年前,住户陈晓莉还是个20多岁的年轻女孩。
她租住在附近的城中村,每天上下班路过这里的高层公寓,无时无刻不在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有一盏灯为她而亮。
她努力攒钱,交下首付的那一刻,仿佛抓住了毕生的梦想。
可10年过去,女孩成了母亲,等待她的不是温馨的公寓,而是光秃秃的水泥墙面。
一天,陈晓莉站在烂尾楼的窗边,看着孩子在楼下的沙堆刨土玩,突然就掉下泪来。
“同样花了几十万上百万,为什么人家的孩子有花园,有健身器械,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在这挥锄头?”
一位老人的外孙女来做客。
小姑娘懵懂地打量完空荡破烂的小区,问外婆:这里这么脏,住的都是坏人吗?
一句话,老人大哭起来。
还有上二年级的孩子,随父母搬了进来。
在这里,他一周只能洗一次澡。
因为害怕被同学知道自己住在烂尾楼,放学后从来不敢和同学一块走。
上了年纪的老人,每一天都在等待烂尾楼复工的消息。
可直到因胰腺癌去世,都没住上闺女想孝敬自己的新房子。
被风掀起的浮尘,成群结队的蚊虫,伸手不见五指的楼道,缺乏防护的窗台,简易的旱厕和床边的便桶……
烂尾楼里的灰头土脸,与这个城市的体面光鲜格格不入。
置身其中的人们,或许白天从来不敢说出口,但晚上躺在床上,都会忍不住问自己:
我真的要在这里,过完下半生吗?
04
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但在这唯一的“家”里,每个人都在用尽全力,抚平生活的褶(zh)皱。
有人在没有窗户的窗框上,认认真真糊上窗纱,贴好边角的缝隙。
“我这个是铁线绑的窗帘,相当于精装房。”这个男人笑着说。他的家里,有一位即将中考的女儿。
月入1700元的环卫工,买来最便宜的地胶,仔仔细细将整间屋子的地面贴满。
丈夫花了50元,买回废弃的玻璃推拉门,固定在光秃秃的阳台上,挡住大风。
他们甚至还打算着,要动手在楼下挖一条专门排污的管道,这样就能用上马桶。
还有人在黑洞洞的房间,精心勾画着风景。
床头桌上铺着干净的桌布,每天更换新鲜的花束,那是屋子里最亮的颜色。
在这栋最难以生活的烂尾楼里,竟然没有人在敷(f)衍着过活。
家,再粗陋,也要一点点搭建起来;再冷清,也要自己给自己制造温暖。
那些该有的仪式感一点也没少。
为了欢迎自己“回家”,业主自发拉起条幅,搞得热热闹闹,互相加油打气。
还记得贴上对联,祝自己“乔迁新居”。
虽然只有墙体,但他们还是尽可能去装扮那个属于自己的园区。
搬进来的男人们,每天检查烂尾楼里的危险地段。
排查到有容易踩空的洞口,就用工地剩下的铁网、木板补上,搭建扶手和围栏。
他们修好入口的楼梯,让老人和小孩不再上下困难。
女人们在空地上放了一把火。
火灭后,空地成了大家的菜地,在这里,他们一起种菜,当作口粮。
但楼里不通水电,谁也做不了饭。
有人便提出,将门口的几间工棚改为集体厨房,主动为大家做“大锅饭”。
人多凑在一起,吃饭成本能大大降低,每人每天只要5元左右。
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原本清苦的日子,竟变得像一家人在一起那样热闹。
到了晚上,在唯一昏暗的灯光下,有人聚在一起聊天,有人伴着音乐跳起广场舞。
看着他们欢快的笑容,谁能想到他们活得这样苦涩呢?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大姐,她在简陋的小屋子里仔细铺着自己的小床。
当被问到“住在这种地方能踏实吗?”她咧开嘴笑了笑:
“踏实,因为我没有钱呀。但现在这样,总比在外风吹日晒的好嘛,对吧?”
谁不希望自己的家舒适温暖,能安放好自己的一切疲惫?
可半生积蓄买下的“安定”,竟变成一场豪赌,赌到流离失所,赌到只剩生存。
唯有无奈地守着这名下唯一的房产,在荒芜中一点点重建自己的生活。
逆来,顺受。
心底无限悲凉,脸上不见风霜。
05
我不是云南人,也不认识这栋烂尾楼里的任何住户。
我写下这篇文章,是因为在看到他们的故事后,想到了自己。
像他们一样,我从农村来到城市,没钱没背景,有的只是一股子想在城市扎下根的劲头。
像他们一样,我什么活都干过,白班的、夜班的,体面的、不体面的,就是想努力混出个人样。
像他们一样,我终于攒够了一小笔钱,满怀欣喜地买了房,憧憬着把爸妈接进城里享享福。
像他们一样,每月工资的一部分,都要拿出来还房贷,可即便如此,还是倍感幸福。
中国人对美好生活最大的盼头,不就是买个房子,有个家吗?
但唯一的不一样,就是噩运找上了他们,放过了我。
半生积蓄打了水漂,风雨欲来,甚至连一扇遮挡的窗都不曾拥有。
没有一个勤勤恳恳的老百姓,应当过这样的生活。
我只是一个小小的作者,即便写下这篇文章,也掀不起什么波澜。
但我还是要写,要为这群生活在烂尾楼里的人呼喊:
居者有其屋,是中国老百姓最大的信仰,他们老老实实赚钱一辈子,就是为了能有个属于自己的家。
“房顶的水从 18 楼滴穿到 13 楼。灰尘盖住的烟头到处都是。楼里鸟的尸体已风干,阴冷的地下室却还是地木耳的天堂。高楼没有门窗,墙壁凹凸带刺,钢筋随时裸露。
请看下集《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476、别样幸福城的寄居者:摆摊打工花50万买房,烂尾后丈夫患癌》”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