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费不升反降”是业主自治样本

标签:
财经健康教育历史育儿 |
分类: 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 |
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454、“物业费不升反降”是业主自治样本
2020年9月10日晚上21:40,田沛山6-4-201发送名为《广州祈(qí)乐苑(yuàn)小区开除物业 业主自管 3年净赚400w》的小视频。
相关文章4:《有一说丨“物业费不升反降”是业主自治样本》(澎湃新闻发表于2017-05-19 11:54)
文章内容:据报道,广州祈乐苑小区业主因长期不满服务,一气之下炒了物业公司,索性尝试业主自管,物业费10年不涨,净赚五六百万。一是物业费实际收入增长了,二是去除了物业公司在中间的利润。“过去总有人赖交物管费,现在,整个小区1400户没有一户迟交、赖交物业费,缴费率100%,没人再当‘老赖’。过去很多共有产权的广告、租赁(lìn)收益,不明不白进了物业公司腰包,现在都‘颗粒归公’了。”
祈乐苑小区的成功案例,也就是业主自治样本。首先,小区形成了三级自治管理体系。最高层是业委会,由10位委员组成,全部为兼职,不拿一分钱工资;再往下,有一个物业中心,直属业委会,设保安部、工程部、清洁部、行政部等部门;最基层是保洁员、保安等一线物管人员。为了保障业主知悉权,业委会还对每月开支收入予以公告,详细到开会时购买水果的费用。
从中可以看出,业委会起到了维护小区物业管理正常运转的决策作用。而委员看似属于公益性质,免费干活,但实际上,小区物业管理质量的好转,也给委员们带来了收益。
同时,物业中心对业委会负责,而不是像以往那样,要么与开发商有割舍不断的利益牵连,要么形成封闭运转体。代表全体业主权益的业委会对物业中心有考核权,也就倒逼着物业人员的工作效率与敬业程度。
最为重要的是,业委会履行了信息公开原则,确保了业主的知情权、参与权,形成了开放性的管理生态。业主、业委会、物业三者之间形成相对紧密的沟通通道,任何问题可以更顺畅地加以解决。
这恰恰是小区自治的优势所在。作为社会民主建设的基础单元,小区自治承载了业主的经济、社会权益。但如今究竟有多少小区推出了业委会?又有多少业委会能够与业主之间保持频繁互动,形成有凝聚力的自治团体,竭诚为业主服务?
这种普遍疏离的状态,导致了业委会频繁难产。即使最终成立了,大多数业主依然只想当甩手掌柜,不愿费神参与业委会应有的各种自治活动,业委会成为几个人的自娱自乐,进而又产生出更多的问题。要么业委会因为缺乏业主的支持力度,而在与开发商、物业公司的博弈中处于弱势,要么沦为业委会成员搭便车、谋取私利的工具,于是近年来有关“谁来监督业委会”的话题被广泛关注。
没有日常积累形成的集体自治机制,业委会作为法律所承认的业主维权平台形同虚设,业主们的权利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丧失。因此,祈乐苑小区是业主自治样本,也提醒着每一位拥有自主产权的业主,要将自身维权细化到日常的小区自治管理流程中,尤其是对业委会的组建、日常运行不能充当旁观者。执法与监管部门也要为业主小区自治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而不是制造障碍。
请各地职能部门扪(mén)心自问:你们对于小区业主各项权利的相关知识普及力度有多大?在小区业委会建设过程中,是否给予了足够的支持?
…扪:用手指轻压体表,以测知其下面部分坚实程度之一种物理诊断方法…
唯有业主、业委会、物业公司与职能部门的良性互动与相互促进,才能催生更多类似于祈乐苑小区的成功案例,推动中国小区自治进程加快。[来源:毕舸(g)]
“在广州大学社会学教授谢建社看来,业主自管更适合单体楼或业主总量不大的中小规模小区,而对广州众多户数动辄几千上万的大型小区来说,“有序”可能比“无序”更重要。这些小区由于业主众多,难以组织,在走相关程序时很容易流于缓慢、混乱,在此过程中,不但无法提供更好的物业服务,反而可能连基本的秩序也无法保障,最终消耗掉广大业主的耐心和信心。
请看下集《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455、这个小区牛!业主自管,物业费十年没涨,还赚了五六百万》”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