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效果的检查方法,传染病的治疗,抗药性,肉毒杆菌

标签:
财经健康教育历史育儿 |
分类: 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 |
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305、消毒效果的检查方法,传染病的治疗,抗药性,肉毒杆菌
如消毒前后均未检出大肠杆菌或溶血性链球菌,则可以“消毒后自然菌总数降低的百分率”评价:消毒后自然菌总数下降80%以上为效果良好,降低70%为较好。减少60%以上为一般,减少60%以下为不合格。
…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304》…
具体检查方法:
1.物品表面检查
在消毒物品相邻部位划出2个10平方厘米范围,消毒前后分别以无菌棉签采样,接种后培养24~48小时观察结果。
…接、种、接种: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230》…
2.排泄物检查
消毒前后各取0.2毫升排泄物的稀释液接种肉汤管,37培养24小时后再取样转种相应的培养基,24~48小时后观察结果。
…培养基: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44》…
3.空气消毒效果检查
一般用自然沉降法。消毒前后在消毒的空间不同平面和位置。放置4~5个平面,暴露5~30分钟后盖好,培育24~48小时观察结果。
传染病:治疗
…病: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107》…
…传、染、传染,传染病: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163~166》…
当检验结果为阳性,必需尽快了解该种病原性的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度或是抗药性以决定对患者施用抗生素的种类和剂(jì)量,依据抗药型给予患者最有利的治疗方式,可减少广效抗生素的使用,进而减少可能产生之抗药性。
…阳、性、阳性: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64》…
…病、原、病原: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1、2》…
…微、微生物: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230》…
…抗药性一般指耐药性…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耐药性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获得耐药性和天然耐药性。自然界中的病原体,如细菌的某一株也可存在天然耐药性。当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占多数的敏感菌株不断被杀灭,耐药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而使细菌对该种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升高。目前认为后一种方式是产生耐药菌的主要原因。为了保持抗生素的有效性,应重视其合理使用。(百度百科)
…化疗:化学药物治疗…
…体、病原体: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2》…
…株: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240》…
…菌株: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每一个微生物纯培养都可称一个菌株…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43》…
…抗生素: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107~136》…
…
…抗药性:生物对于药物的抵抗性。当药物多次使用或用量不足时,病菌、寄生虫、害虫等逐渐产生抵抗药物的能力,致使药物效能减低或消失。如结核杆菌对链霉素产生抗药性较快(百度汉语)…
(…链霉素:抗生素的一种。白色粉末,有苦味,对结核杆菌、鼠疫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剂:配制的药物:针~。冲~。麻醉~…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195》…
…广效抗生素: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109》“广谱抗生素”…
传染病:
世界主要致死传染病概况
世界卫生组织搜集全球死亡数据,下表为2002年世界主要致死疾病,这些疾病都造成至少10万人死亡(1993年数据随表附加以供参考)。需特别注意表中前三名致死单一疾病分别是艾滋病、结核和疟(nüè)疾,尽管几乎所有的疾病所造成的死亡案例皆逐步减少,但死于艾滋病者却以四倍成长。
批注:
下呼吸道感染包含许多种肺炎、流行性感冒和支气管炎。
…感、染、感染: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131》…
…炎、肺炎: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96、97》…
…支气管: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297》…
造成肠胃炎的生物有许多种,包含霍乱、肉毒杆菌、大肠杆菌等等。
…霍乱: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264》…
肉毒杆菌:肉毒杆菌是一种生长在缺氧环境下的细菌,在罐头食品及密封腌渍(zì)食物中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是毒性最强的细菌之一。
肉毒杆菌是一种致命病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mì)肉毒毒素,该种毒素是目前已知的最剧毒物(军队常常将这种毒素用于生化武器),人们食入和吸收这种毒素后,神经系统将遭到破坏,出现眼皮下垂、复视、斜视、吞咽困难、头晕、呼吸困难和肌肉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渍:(本义)短时间浸泡。
字义:1.浸:浸~。淹~。~麻。
2.油、泥等积在上面难以除去,亦指积在物体上面难以除去的油、泥等:油~。茶~。
3.中药炮制法之一。用少量清水将药物湿润,让水分逐渐渗透入内,使之发软。有些药物,浸泡后药性易于走失者,宜用此法…
…复视:由于眼肌不均衡的动作而将一个物体看成两个影像的一种视觉紊(wn)乱…
(…紊: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280》…)
六大热带疾病包含:查格斯氏病、登革热、丝虫病、利什曼原虫症、蟠(pán)尾丝虫症、血吸虫病和锥(zhu)虫病。
其它死因包含母体和出生状况(5.2%)、营养缺乏(0.9%)、非传染因素(58.8%)和伤残(9.1%)。
“一般情况下,病原找上攻击目标并非易事,通常需要直接地破坏环境平衡,或是藉(jí)生态变化,引发物种迁徙(x),甚至人为消灭之病原,可由实验室演化后释出。
请看下集《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306、新型冠状病毒306:大流行,人类新兴传染病,经、验》”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