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272:组织蛋白酶,朊、胨、酪、嗜酸性粒细胞

标签:
财经健康教育历史育儿 |
分类: 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 |
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272、新型冠状病毒272:组织蛋白酶,朊、胨、酪、嗜酸性粒细胞
粒细胞(颗粒白细胞):类型
…
嗜酸性粒细胞的颗粒中包含了特殊的毒性蛋白以及组织蛋白酶,在杀灭如寄生性线虫等寄生虫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嗜酸性粒细胞: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201、202》…

组织蛋白酶:水解生物组织的蛋白酶,如使蝌蚪尾巴蜕(tuì)化的就是一种组织蛋白酶。
…水解:水与另一化合物反应,该化合物分解为两部分,水中氢离子(H+)加到其中的一部分,而氢氧基(-OH)加到另一部分,因而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过程,满足这些条件的叫做水解…
…组织(生物学术语):界于细胞、器官之间的细胞架构,由许多形态相似的细胞及细胞间质组成…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133》…
蛋白酶:蛋白酶是水解蛋白质肽(tài)链的一类酶的总称。按其降解多肽的方式分成内肽酶和端肽酶两类。前者可把大分子量的多肽链从中间切断,形成分子量较小的朊(run)和胨(dòng);后者又可分为羧(su)肽酶和氨(n)肽酶,它们分别从多肽的游离羧基末端或游离氨基末端逐一将肽链水解生成氨基酸。(百度百科)
…肽: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30》…
…朊:蛋白质的另一个名称。英文名称protein,源自希腊文προτο,它是“最原初的”,“第一重要的”意思。汉文译为蛋白质。有学者曾根据protein的原义建议设新词“朊”表示,但因蛋白质一词沿用已久,“朊”未被广泛采用…
胨:蛋白胨的简称。由蛋白部分水解生成的各种衍(yn)生物之一。
蛋白胨是一种外观呈淡黄色的粉剂,具有肉香的特殊气息。它可以作为微生物培养基的主要原料,在抗生素、医药工业、发酵工业、生化制品及微生物学科研等领域中的用量均很大;不同的生物体需要特定的氨基酸和多肽,因此存在着各种蛋白胨。一般来说,用于蛋白胨生产的蛋白包括动物蛋白[酪(lào)蛋白、肉类]、植物蛋白(豆类)、微生物蛋白(酵母)等三种。
能为微生物提供C源(碳源)、N源(氮源)、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
…衍、衍生、衍生物: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7》…
…抗生素: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107~136》…
…多肽: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144》“肽”…
…酪:形声。从酉(yu),各声。本义:乳酪。
字义:1.用牛羊等动物的乳汁做成的半凝固或凝固的乳制品:奶~。
2.
[…形声:一种造字法…是说字由“形”和“声”两部分合成,形旁和全字的意义有关,声旁和全字的读音有关。如由形旁“氵(水)”和声旁“工、可”分别合成“江、河”…]
…因、子、因子: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115》…
…生长因子: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56》…
…
…羧:化学用字。是氧和酸组成的合体字。如羧基(-COOH)。
字义:碳酸(HCO)失去氢氧原子团而成的正一价复基,化学符号-COOH…
…氨:氮(N)和氢(H)的化合物,化学式NH3…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5》…
…游、离、游离: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27》…
…多肽的游离羧基末端或游离氨基末端: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144》“肽”…
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的酶。种类很多,分布很广,重要的有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组织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等。一种蛋白酶只能水解蛋白质中一定的肽键。对机体的新陈代谢及生物调控起重要作用。
详细释义:有机化合物。主要含在动物体内。种类很多。作用是把复杂的蛋白质分子逐渐分解成较简单的蛋白质,最后分解成便于吸收的氨基酸。(百度汉语)
…肽键:氨基酸之间的氨基(-NH2)和羧基(-COOH)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
…机、体、机体: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125》…
…氨基酸: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68~71》…
粒细胞(颗粒白细胞):类型
…
嗜酸性粒细胞在吞噬过程中也起到了有限的作用。该细胞可进行抗原呈递并调节其他免疫细胞(如CD4+ T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的功能)功能。嗜酸性粒细胞参与肿瘤细胞的消灭并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由嗜碱性粒细胞分泌(mì)的白细胞介素可促进嗜酸性粒细胞成长及分化。
…抗、原、抗原: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117》…
…免、疫、免疫: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179》…
…分、化、分化: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141》…
…白细胞介素: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45》…
嗜碱(jin)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202~225》…
嗜碱性粒细胞是骨髓(su)和血液中最不常见的细胞之一,其数量小于细胞总数的2%。该细胞也具备分叶的细胞核,但其细胞核仅有两叶,连接两叶之间的染色质不明显。
…分叶:见《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181》…
“组胺使嗜碱性粒细胞附近的毛细血管扩张并使其渗透性增强。受伤的嗜碱性粒细胞和其他白细胞会释放前列腺素以加快感染处的血液流动。上述两过程将凝血物质运至感染处,阻止微生物进入身体并开始恢复过程。血管渗透性增强还令更多吞噬细胞进入感染处吞噬微生物。
请看下集《富田兴合苑业主的大事小事273、嗜碱性粒细胞受伤后释放组胺,引发炎症反应以抵抗感染》”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