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自己的死是别人造成的吗?
标签:
历史文化 |
大明帝国210、朱元璋:人能把自己的死归咎给自己所帮的人吗?
余光果断回答“没钱”,于是邻居开始说余光坏话,说他见死不救。这种坏话被余光政敌听到了,政敌也说余光坏话,也说余光见死不救。于是政敌升官发财,余光被贬低在外。
贬低到巩昌。
到巩昌后,余光向世俗妥协了。他发誓,邻居有难,自己不管多困难,也要帮忙。
“就算把命搭进去也要帮!”余光吼叫着说。
余光要做一个符合世俗标准的人。
他做到了。
得知邻居张温有难,得知张温被王保保十万大军包围住,余光带着三千人赶了来。即便知道会死,他还是赶了来。
“我不想做见死不救的人,”余光说。
他说完,就死了。
王保保派人把余光团团围住,把他们射死了。
来之前余光知道自己会死,来之后自己果然死了。
这个世界,果然和自己想象的一样。没有一丝涟漪,没有意思波澜。——余光
他死的时候,张温在城头看着他死。
余光以为张温会来救自己,就像自己救他一样。但张温没来。直到自己胸膛被箭头贯穿,他都没来。
余光到死,也没见张温出来。
余光死的时候,脑中浮现出张温画面,那是自己和他一起被发配边疆时的事。
余光和张温一起被发配到边疆,那时余光对张温说了很多话,说了自己际遇,说了自己被发配的原因。余光最后总结道,即便死,也要帮助邻居。
“如果你有难,我赴汤蹈火也会过来帮忙,”余光说。
余光本以为张温要说“我也是”,但没想到他沉默一会儿,说:“我不需要你赴汤蹈火,你死了我还不起。”
“哈,这也说得过去,”余光自嘲道。
余光沉默了一会儿,说:“即便你不能救我,我也会救你。”
“为什么?”张温不明白余光为啥这么固执。
“我不想再被说成‘见死不救’了,”余光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
那时的杯,是碗,余光端起的,是一碗酒。
喝完一碗酒的余光,想起曾喝过一碗酒的余光,被一支利箭射穿了头颅。余光用自己的死证明,他并非一个见死不救的人。就像他喝酒时,希望的一样。哪怕他的政敌,哪怕嘲笑他的人,在没想起过他。
余光头颅被利箭贯穿时,张温在城头看着他被贯穿。张温要用自己的眼睛,看清余光是怎么被害死的。
他要牢牢记住是谁害死了余光,并为余光报仇雪恨。
张温当时没冲出去报仇雪恨。
张温当时没救余光。
这样的张温,被说成“见死不救”。
但张温不在乎。和余光不一样,张温是个不怕被说的人。即便被说成见死不救,他也没救张温。
他救不了。
张温只有两千人,他知道自己冲出去是杯水车薪,不但救不了余光,还会和余光一样被射死。张温本来有三千人,但偷袭王保保时被砍死一千,所以只剩两千。
只剩两千人的张温,躲在城头看着余光被射死。
这件事后来传开了, 传开后,人们认为,余光是张温害死的。但张温不这么看。张温说,余光不是他害死的。
“余光不是我害死的,是你们害死的,”张温对人们说。
人们不承认,死都不承认。由于张温只有一人,人们有很多人,所以最后,人们认为,余光就是张温害死的。
虽然人们这样认为,但是,真理不是人多人少所能决定的,从日后发展来看,余光不是张温害死的。
张温发配边疆后,有更多人为别人赴汤蹈火,有更多人死去。人们把他们的死归咎到他们所帮助的人身上,就像把余光的死归咎到张温身上一样。
只有这样,人们才得到安慰。只有这样,人们才认为,死去的人会得到安慰。
死去的人不会得到安慰,因为害死他们的,并不是他们所帮助的人。
害死余光的,并不是张温。
那么,究竟是谁害死余光的?
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不解决,会有更多人为别人赴汤蹈火,会有更多人死去。为阻止更多人死去,现在解决这个问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把余光看成一个人。
把余光看成一个人?为什么?难道说之前余光不被看成人吗?
是的,之前的余光,确实不被看成人。如果余光被当人看,人们就会尊重他所作出的决定。
决定用三千人攻打王保保十万兵的人,是余光。人们并不尊重他所作的决定,人们把他的成果给了别人。
余光的成果是死亡,人们把他的死亡,归咎给张温。
人会得到自己努力所带来的成果,这个规律叫,天道酬勤。比如努力干活得到金钱,努力变帅赢得女孩青睐,努力变漂亮得到男朋友,努力寻求死亡、得到死亡。
死亡,也是成果的一种。
“推论:天道酬勤
光合作用→天道酬勤
植物光合作用时间越长,得多有机物越多,这个规律被称为天道酬勤。它是光合作用的推论,光合作用是对的,所以天道酬勤也是对的。”——《自然科学价值观》
用三千人攻打十万人,是余光做出的努力,死亡,是余光努力的成果。
哪怕这种成果不是他想要的。
这种成果,无人能剥夺。
余光努力迎合世俗,努力做符合世俗标准的人,努力证明自己不是见死不救的人。最后,余光用自己的死,证明这种世俗的荒谬性,这就是余光的战果。
我们的文明,就是在战果积累中进步的。
战果,不容抹杀。
但战果,还是被抹杀了。
人们并没尊重余光的决定。人们把余光的死归咎给张温,认为是张温见死不救,余光才会死。
余光要是知道,非气得活过来。
害死余光的,并不是张温,而是那些给余光施压的人,说余光见死不救的人。
如果不救张温,余光就会被说成“见死不救”,在这种压力下,余光明知自己会死,也去救。
从人的本能来说,人不会寻求死亡。
·““余光死了你都不救,你真特么不是东西!”王保保指着张温鼻子大骂。
张温不为所动。
他不动可以,他在城里吃香的喝辣的。王保保不动不行,王保保不动,就会喝西北风。
请看下集《大明帝国211、朱元璋:明将之死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伦理与人性?》”
“欢迎喜欢的亲转发收藏o(^▽^)o,欢迎关注博客"人性的游戏"或者微博"人性的游戏",收看故事最新进展O(∩_∩)O~
欢迎关注论文《自然科学价值观》(人性的游戏发布),解读故事的钥匙,读完你会超越世界上99%的科学家!附赠“永恒的爱情”猛料(^∇^*)!
下载新浪博客APP关注"人性的游戏"随时随地收看深度博文(o゜▽゜)o☆~”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