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节回乡有感
(2012-10-09 23:33:04)
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感 |
这次过节回家的人比以前要多一些,一方面交通状况比以前要好,另一方面私家车也越来越普及了。根据回家所见到的一些现状,得出以下判断,算是做个记录吧。轿车将作为交通交通工具而非身份象征进入更多的百姓家庭。一熟人的亲戚是开驾校的,据说学员多的排队要排很长时间。相熟的人家家里有小孩的都学车了,已经购车的家庭已经近70%。老人们感慨:现在买车跟以前买电视机似的,一开始买,家家都买了。马路上看到最多的是10——15万左右的车。尤其是本省的车,江淮、奇瑞,还有东风等国产车,特别是运动款的车型见多(年轻人大多都喜欢SUV)。也许轿车已经从面子和身份的象征,真正的成了一个实用的交通工具吧。这也使我想起了我们的家电市场,初期的家电市场顶顶行的是进口外资品牌,数年之后就成了国产品牌的天下了。希望我们的汽车、飞机、舰船航母也能如电器行业般取得辉煌。
另一个是房产的问题,打算在市区或其他地方买商品房的都已经买下了,不打算进城的或者装修老房,或者建造新房。更多的人家城里乡下的房子一起弄。这股席卷全国大江南北近十年的炒房潮终将要落幕的罢。当专家们还在高唱刚需和农民进城时,我身边却出现了许多空置的房子。农村现在基本都是老人和部分孩子在家里,几百平米的房子,装修豪华,却空置落尘。过年过节都是回老家的,市里面的房子几乎常年是空置。在一个全国到处做小生意的农村,乡下和市里的房子都长期空置,我真的看不出接下来买房的动力在哪里?
因为本人是在金融行业的,最近两年不断有老乡或同学联络,询问有没有合适的投资渠道。家里房子捯饬好了,车子买了,剩下的钱就不知道怎么花了。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还真不敢介绍给这些既缺少理财实践又一心想赚钱的老乡们,亏钱了俺还有脸面回家么?只好介绍一些众所周知的定存和债券,但想要跑赢通胀保值增值还是很困难的。
同乡中有前辈在省城发迹,给后辈乡亲中不少人提供了工作机会。并且逢年过节都会回乡看望高寿的乡亲。我的祖母已经90多岁,常受他们关照,真的很感动。这也给我们这些小辈做出了榜样。出外经商或打工的同乡之间也非常团结,电话网络常联系,有条件的还能经常聚聚。时常能感受到乡亲乡里关系的凝聚力,和关照监督作用。也是几千年的儒家宗族社会留下来的正面影响吧。
以上都是我这次回乡后的见闻和感想,也许我的家乡不是非常典型,但也是长江边上某些农村的缩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