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心纯静淡泊如君

———写在诗人张明新诗集集结出版的日子
下面我想谈一谈诗人张明诗歌的特色,以及我读到其中一些诗歌的感受。他的两本诗集《给她的诗》、《风花雪月的日子》、总的来讲,文字优美,浅显易懂、思想灵动,情真意切。一首一首都是质朴的情感表达,但读起来又离我们的日常生活、个人思想情感那么贴近,有时候读到其中的句子,感觉就是在写读者自己的情感世界、情感体验一样,特别亲切,接地气,很自然的让读者产生了情感共鸣,这是张明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非常难得的。比如:《蜻蜓在雨中》蜻蜓在雨中/飞不起来/只有悄悄的/歇在树枝上/他知道/这个时候/不需要觅食/沉默中保住身体/只有这样/也只有这样/天气晴朗之后/又开始飞/不停的飞/漫山遍野/追寻/这执着的/唯一。再比如:《不说出来,比说出来更好些》事出有因,你还是/在想她,想是/还得去,找她/原因是,见面了/不说话,沉默,沉默|眼晴里的眼晴,能明白/就能体会些什么?/这埋在心里的承受/在持续中,在/时间久了,会证明的/不说出来,比说出来更好些。包括今天我们拿到手上的《风花雪月的日子》里面的诸多篇目都具有我前面说到的这些特点。正是由于张明诗歌的这些特点,所以哪怕身处五堵镇这样偏僻的村子里,他的诗歌集还能受到当地初中、高中少男少女们的青睐,我在想,一定是张明诗歌中的某些元素、几个句子、某些意境如闪电般击中了少男少女们懵懵懂懂诗心诗情,才引发很多学生慕他的名,来买他的书、读他的诗、认可他拜访他、想见一下他本人找他亲笔签名…… 窥一管而知全豹,可见张明诗歌在当时当地的影响力,可见文学有多么强的感染力。所以我们说文学在某些时候还是有力量的。
老一辈文学家柳青曾经说过:文学是愚人的事业。他强调了文学路上要安于寂寞,淡于名利,时下举国谈论的工匠精神,备受瞩目,一般的工匠,三年便可从学徒做到师傅便可精益求精,但我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则需要多年的坚守、坚持,甚至需要毕生精力去专研。今天当诗人张明这本装帧精美的诗集拿在我们手里的时候,我们更要为他的辛苦付出和他对文学的这份热爱而点赞。同时参加今天座谈的都是文学路上的志同道合者,让我们互相勉励,向诗人学习,勤耕耘、勤创作,用更多的精品回报读者,回报社会。
再次祝贺诗人,愿你大胆创作,不断拓展创作思维,勇于跳出固有模式,站在更高的时空维度探寻、思考写作的本真、生活的本质和生命存在的意义,努力抒写出既能充分代表自己的写作特色,又与时代和读者需要相契合的更加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