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案例5
三十四岁的我为什么能考上大学本科?
应该说这是一段难忘的不堪回首的往事。高中毕业十五年后的2002年,34岁的我考上了“陕西理工学院”四年本科,38岁的我毕业后因年龄问题不能与人竞争,找不到工作,只能继续卖水果。
一切似乎都和没上大学一样,仍然在西安的城中村里租房子,做点生意,艰难度日。
因为我的特殊经历吸引了《华商报》的记者,她两次采访过我。2004年9月9日,华商报记者的报道题目是“34岁的女大学生的艰难人生”。2006年毕业,我一直找不到工作,2007年5月17日华商网—华商报记者有一次采访报导了我的情况。
在以后六年里,我又和患病的丈夫继续做点生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自己考大学、上大学好比是短路了,没有必要,当时干嘛要考大学呢?
我公公李安民不这样认为,可能因为从事学生心理工作的缘故,一直很乐观。他说:“不能说书是白念了。如今,很多学生整天苦学,补习一年成绩还倒退了,而你却用4个月的时间把遗忘了多年的知识回忆起来,还考上大学本科。你的学习体会和经验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拿出来不能与人分享,而且能帮助一些学生走出困境,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在他的启发下,我就谈谈这方面的一些情况.
2020年的春节过后,我听到了一个消息,说什么“高考取消了年龄和婚否的限制,我也可以考大学了”。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我对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说“妈妈想考大学,你说行吗?”
我儿子非常崇拜他的爷爷,就飞快跑去问爷爷:“爷爷,爷爷,我妈妈想考大学,行吗?”
他爷爷说:“行啊,只要他愿意,我还可以帮他复习功课。”
就这样,春节过后,她开始在家里复习功课。每天早晨6点多起床我开始背英语单词、句子,熟悉语法、句式,然后做其他功课的试题。到9点多,我就得帮婆婆做家务。晚上是我学习的最佳时间,常常要熬到12点以后。许多知识、定理都早已忘却了,有些根本回忆不起了。
好在公公是个高中生物教师,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又起一直研究孩子的学习和心理问题,总结了许多关于有效学习的经验。
他研究的方法也与众不同,不是停留在一般的猜想,而是亲身体会。他每天早晨起床读英语,然后就是做数理化试题,从切身体会中感受如何学习的更有效。正由于如此,他对数理化生物等各科的知识都懂,在我复习时可派上了用场。我有不懂的地方就问他,他就和我一块讨论。有些试题,他有时启发我思考,有时也让我给他讲解自己的思路。
这种方法我认为很好,很有效。
在与他交流讨论公式定理和解题过程中,我发现它有许多独特的解题技巧。由于他的帮助,我不但很快把已经遗忘的知识回忆起来了,还搞清了上高中时没有弄明白的许多问题。
如物理学中的受力分析经过他的指导,我几乎没有不会做的试题了。过去数理化和生物方面许多问题似懂非懂,比如遗传变异的本质,如今逐步都弄明白了。
他常常说:“理科的知识要学得好,一定要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否则,你下再多的苦,做再多的题都没有用。因为道理只有一个,问题是千差万别,你只有弄懂道理,以不变应万变,据理分析才能解决所有问题。”
他还说:“过去上高中时,经常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对其中的典型题、难题会却一个不落地都得弄明白,记在脑海里,反复琢磨,搞清道理,几十年过了,对那些题仍然记忆犹新。否则,我一个六十多岁的人怎么能解决初高中的所有数理化问题呢?”
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就仿照他说的一些方法进行复习,还真的不错,成绩进步很快。
临高考前,他让我去高陵三中,也就是他工作的学校复习。我和在校生一块做题,结交了一些学生和老师。那段时间,每天要发很多试题,如果老实做,根本就做不完。他告诉我不能盲目见题就做,应该把每套题分成三类,把有限的时间都花费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放弃过难的和过简单的试题不要做,才能取得好的复习效果。
有时候他也帮助我把需要做的题选出来,删去那些过难过易的题不做,效果还真的不错。2002年高考,我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系本科。
在大学期间,我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非常刻苦努力,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拿到了最高奖学金。然而,大学毕业后,因为年龄大,所以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依旧和丈夫一块打拼。不过,这段学习体会,还是很有价值的。
龚秀梅
2013年8月5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