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吴淞中学校歌》及其解读

分类: 校歌欣赏 |
上海市吴淞中学校歌》及其解读 |
[ 2010-2-4 16:53:00
| By: wangtiangang ]
|
|
编者按:征得王根宝校长的同意,现将他的力作转发在这里,以飨读者。
上海市吴淞中学校歌》及其解读
![]()
上海市吴淞中学校歌①
江海之旁,城镇之乡②, 黉宇峨峨③,多士跄跄④; 几经变乱,终焉允臧⑤, 永矢勿懈⑥,为吾校之光!
江海之旁,城镇之乡, 东西文化,往来相将⑦; 精勤敦笃⑧,舍短取长, 镕冶一炉,为学术之光!
江海之旁,城镇之乡, 报国男儿,千古流芳⑨; 碧血犹存⑩,仇耻敢忘⑾? 努力奋斗,为民族之光!
【注释】 ①选自《江海之旁》(作家出版社)。原件见于“和衷中学(吴淞中学曾用名)二九级毕业纪念刊(1940年)”,题为《前上海市立吴淞初级中学校歌》。 ②“江海”两句:吴淞中学地处吴淞口畔,长江、黄浦江、东海在此交汇,且吴淞位于城乡结合部,故有此说。 ③“黉(hóng)宇”句:古时指学校校舍。《后汉书·儒林列传序》:“顺帝感翟酺(pú)之言,乃更修黉宇。” ④“多士”句:意谓众多的读书人在此走动。多士,旧时指士子众多。《诗·文王》:“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跄跄(qiāng qiāng),亦作“蹡蹡”,步趋有节貌,《法言·向明》:“凤鸟跄跄。” ⑤“终焉”句:意谓自始至终诚信善良。允,诚信,真诚;《诗·小雅·车攻》:“允矣君子。”臧,善;《诗·邶风·雄雉》:“何用不臧。”句中“焉”作语助词解。 ⑥“永矢”句:矢,发誓;《诗·卫风·考》:“永矢弗谖(不忘)”。 ⑦“往来”句:将,取。石子章《竹坞听琴》:“将文房四宝过来。” ⑧“精勤”句:精,用功深到而专一;敦笃,深厚;《后汉书·朱穆传》:“常感时浅薄,慕尚敦笃,乃作《崇厚论》。” ⑨流芳:留传美名于后世。 ⑩“碧血”句:碧血,典见《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常以“碧血”、“丹心”并举,称颂为国死难之人。 ⑾“仇耻”句:意谓家仇国耻怎么敢忘。敢,不敢、岂敢的省略。
【意译】 上海市吴淞中学校歌 江海之旁,城镇之乡, 学校的校舍高高耸立, 莘莘学子在知识的殿堂里徜徉; 几次经历了变故离乱, 自始至终,真诚善良, 永远发誓,决不懈怠, 为了我校的荣光!
江海之旁,城镇之乡, 东方和西方的文化, 来来往往相互交融; 专心勤勉,学业深厚, 舍弃不足,扬我所长, 熔化冶炼,同一熔炉, 为了学术的荣光!
江海之旁,城镇之乡, 报效祖国的男儿, 青史美名,长久远扬, 英烈碧血,浩气永存, 家仇国耻,怎么敢忘? 努力奋斗, 为了中华民族的荣光!
【作者】 1、曲作者
萧友梅(1884—1940) 2、词作者
陈柱尊(1890—1944)
【说明】 现校歌沿用“前上海市立吴淞初级中学校歌”,原件见于“和衷中学(吴淞中学曾用名)二九级毕业纪念刊(1940年)”。校歌创作背景应为抗战期间。1994年10月建校70周年庆典上,由校学生合唱团首次公开演唱,著名指挥家司徒汉(吴淞中学合唱团特邀艺术顾问)现场指挥。校歌为吴淞中学学生合唱保留曲目之一,1994年应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之邀前往录音,并送全国中小学合唱比赛评审会,荣获一等奖。《吴淞中学校歌》已收入《中国校歌大系》,并已编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