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校训,践行校训
(2011-01-10 16:47:24)
标签:
姜峻校训宋体博学笃行 |
分类: 校训补遗 |
| 学习校训,践行校训 |
|
[ 2010-4-16 16:36:00 | By:
wangtiangang ]
|
| |
|
学习校训,践行校训,培育“三创”新人 老师们,同学们:早晨好! 校训是学校的眼睛,是学校灵魂,是学校统率全局的旗帜,是学校品味高低的文化名片。 校训是立校兴学的宗旨,是师生立身处世、从教求学的规范。 校训一般要求尽量涵盖教育目标的三个方面: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校的校训是:厚德、笃行、精技、致业。这8字校训从历史的承传、现实的弘扬、未来的昭示三个方面来说,是意义深远。它对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提出了方向性、针对性、激励性、规范性、简约性的要求。 厚德: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 笃行:《四书》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五个层次,或者说是五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 “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慎思”为第三阶段,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精技:是指“精湛技艺”,“精”还有精益求精、精工细作之意。就是要通过认真、刻苦的训练,达到精湛技艺的程度。 致业:“致”有“集心、力于某一件事”之意,“业”是指事业。就是要专心致志于事业,要把所有的心思和力量用于开创美好的事业。 从整体上说:就是要求我校的学生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开创事业、走向成功。 综上所述,我们的校训是一笔十分宝贵的文化财富,随着时代发展,校训会像陈年老酒,越陈越香,散发出文化的芳香。目前,我们广大的施教者还没深刻认识到校训的巨大文化功能和教育功能,故在教书育人上还有所失缺。下面略谈几点想法,开启更多思路,以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具备更多支撑点,形式更多样,更见实效。 一、做自觉的学习者。目前,我校虽已整理出校训,但宣传力度不够,还有部分教师、学生不知晓,有的即使知晓,也未探究其深刻含义,形成校训和学校、教师、学生分离的状态。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现状,通过各种途径,认真宣传校训,督促师生学习校训内涵,让校训深入广大师生心中,并且学校有针对性地适时解读、指导学习,使广大师生对校训有明晰深刻的认识。 二、做自觉的宣传者。自觉的宣传者是针对广大的教师而言。我们教师都应有“教书育人”的意识,要做“德艺双馨”的楷模。古语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为人师者,首先是一个育人者,育人的措施很多,大家不妨拿起校训这个有力的思想工具,介绍、传播校训,以校训的强大文化内涵来培育学生心智。 三、做自觉的践行者。这里的践行,含义有两层:一是自己践行;二是让学生践行。作为校训的精神指向,主要偏指于让学生践行。当然,教师的身先垂范、不令而行的作用也是巨大的。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自觉承担这一教育的使命,督促学生敦品励学,在精神追求上,在学习刻苦勤奋上,在专业技能上,在创新、创优、创业的精神培养上,践行校训的思想实质,发挥校训的育人功能。 “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一打就垮;没有精神和文化,不打自垮。”而这种精神和文化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在教育,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好校训去引导、凝聚和涵养。学习校训,践行校训,培育“三创”新人。
编后语:姜峻,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上颇有成就,是一个教育家型校长。特把他的讲话转发于此,与广大中小学校长共勉。王天纲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