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们曾经熟悉勒庞的《乌合之众》,认为一群人在一起,会是乌合之众、群体智能低下。大众一致的行为,曾产生了很多荒谬甚至悲惨的事情。比如,纳粹统治下的种族灭绝,比如文革中的大批斗,等等。在那样的群体中,由于有各种设定的框架,处于其中的人可谓身不由己,大脑似乎属于群体中的某个人,陷入大众的癫狂和痴迷。
不过,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兴起,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逐渐发现了一些新的现象,最后渐渐导出了“智能群体”的概念。在有些群体中,群体的智能远胜于所有单一个体。自然界里的蜜蜂、蚂蚁、蝗虫、鱼群,都会因群体智能超越个体而在集群生活、规避风险等方面超越个体,从而实现种族的繁衍和生存延续。
在人类社会中,也存在着智能群体的现象。《完美的群体》(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2月出版,作者:兰*费雪)一书中列举了不少这样的例子:
比如,在电视答题节目中,询问现场观众的胜率会达到90%,而专家的胜率只有66%,所以,如果答题遇到障碍,应该求教询问现场的观众,根据大家的集体意见来决策而不是听某个专家的意见;
又如,假设罐子里装着121粒糖果,让一群人来猜测数量,结果尽管几乎没有人是正确的,但平均数往往是120上下,非常接近实际情况;
再如,到大街上随机找一些人,让他们选出看好的股票名单,按照最大多数人的选择来买进这些股票,结果牛市中会获得远超过大盘的超额收益……
在这些事例中,都显示出智能群体的特征——在很多时候,你只需要跟着大伙一起走就对了!
不过,同样的实验,如果修改一下规则,比如前例中的猜糖果,假设允许一群人一起猜测,且可以互相交流看法,那么,平均数往往偏差非常大——不是120,而是140或者80。这个时候,群体智能又变得低下了。
所以,智能群体之所以存在,需要有先决条件的。作者认为,这些条件包括:
1、群体中的人,必须独立思考。
2、每个人都要回答同一个问题。
3、问题必须有确定的答案。
在这些条件下,群体判断的中值往往更接近实际情况。这个其实没什么好多解释的,所谓“头脑风暴”,要求的也是这样类似的前提。也就是说,一个群体,如果大家都不肯动脑子,则群体是智能低下的;但如果每个人都动脑子、独立思考,求取最佳答案,则最终会有出色的答案。
看到上述条件,是是否想到了扬韬持续数年的相关市场调查?在投票之前,你不知道其他人的结果是怎样的,每个人如果都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知识进行判断,结果往往更接近真实情况。比如这几年的顶部和底部预测,如果仔细挖掘一下,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结论——多数时候,我是不以反向理论来推测最终结果的。不过,我的推测方法也许还存在一些弊端,需要改进。
因为这些因素,从本周起,扬韬会持续做一段时间的市场调查,看看未来一周市场的涨跌情况,希望每位朋友都独立思考、做出选择。根据这些选择,我来做一下简单的判断,大家观察一段时间,看看这样的预判有无道理,或者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也看看扬韬粉丝这个群体,究竟是智能群体还是乌合之众。
非常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以下是本周的行情调查的链接。
前一篇:持股过节or持币过节
后一篇:当持仓降到45%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