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青岛,我的回忆

(2013-11-24 21:09:39)
标签:

股票

我第一次到青岛,是在24年前的夏天。那时候,我正在读大学,因为种种缘由,我骑着自行车,跋涉一千多公里,历时15天,第一次到达我的故乡,就是在黄岛。从黄岛登上轮渡,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海上颠簸,就到了青岛城区。我把到青岛看作到家了。因为在那里,有我的一个高中同学。

又过了8年,我定居在青岛,并且在青岛生活了两年。我的女儿,就诞生在青岛。青岛,一直就是我视作故土的城市。她始终有青青的蓝天,有湛蓝的海,有朴素而热诚的青岛人。

在青岛生活的那两年,我跟几位青岛人有了很深的交情,跟更多的青岛人有了来往。我喜欢青岛的明净,喜欢青岛人的真诚朴素大方。我投资生涯里最重要的一位朋友,盛文德老师,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青岛人。他和他的同事,在青岛的报界、财经界有长久的口碑。我这么说,是因为盛老师正当壮年,去年就死于一个不可思议的疾病:肺癌。而他,本来是根本不吸烟的人。不吸烟而生肺癌死去,让多少人唏嘘不已。在青岛,那么一个好地方,怎么会生这样一个奇怪的病啊。

1996年的春天,有一个夜里,我曾经在睡梦中被盛老师的电话吵醒。他在电话里兴奋地说他的新发现:有一个叫深科技的股票,业绩是多么的好,而股价是多么的低,未来该有多么的灿烂。我被他的激情所打动,披衣起床做研究,从而坚定了投资的信念。第二天,第三天,这只股票曾给我两天带来100%的利润回报。那是多么激情飘扬的时代啊。

后来,我跟盛老师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交流,并且跟他一起共事了几年。他的女儿那时候还很小,他的妻子那时候还只会对着我呵呵的笑。又过了几年,我离开了青岛,没有割舍的却是那份浓浓的牵挂。盛老师和他的妻子照顾瘫痪在床的丈母娘长达十年之久,一度成为岛城传唱的佳话。盛老师的皮肤病、妻子的胃病,我还曾帮他找到医生医治。再后来,市场跌宕起伏,人生忽起忽落,我再一次得到他的信息,却是通过他已成年的女儿,知悉的却是他已离世的消息。斯人长已矣,余者复何言!

我投资生涯中的第一桶金,来自青岛。青岛人对外人的信任,坦荡荡,无所遮掩。近20年前,我在市场中也不过是一个无名小卒,有青岛人却听到了我的声音,通过盛老师找到我,拿出一笔巨资让我来投资操作。虽然那笔巨资今天看了无所谓(有几百万元),但在当时,却是一笔不小的投入。我不承担任何亏损的责任,放心让我去做,赚钱了却有我的好处。在那个年代,也许只有青岛人才有如此的豁达心态。

青岛留给我最深印象的,是三三两两的同好,在周末的夕阳余晖下,到菜市场去买几斤海蛎子、蛤蜊,用塑料袋盛几斤散装的啤酒,然后开怀畅饮,说笑。甚至于到1998年的时候,现在很负盛名的青岛啤酒,每瓶也只要0.99元。因为有崂山啤酒与它竞争,青啤必须放下身板走近平民百姓。

其实不只是青啤有崂啤在竞争,海尔还有海信在竞争,后来又出了一个澳柯玛。这些从平民土壤里诞生的企业,后来陆续成为中国市场的巨子。而那时候的青岛人,其实都非常的谦和,实诚,让人信任。面对青岛人那样谦谦的笑容,你又怎么可能不信任他们呢?

1998年,我离开了青岛,也开启了人生的又一次辉煌。但是,青岛留下了我太多的牵挂。盛老师还在那里,给我带来第一桶金的朋友还在那里,一些深交的股市大户还在那里,我的一位亲戚扎根在了青岛,我的两位高中同窗落户在了青岛。那一年,我的另一位亲戚在游览青岛栈桥的时候小孩子不慎落水又被别的游客跳水救起来。再后来,我还看到有年轻人在栈桥救起另外的人。

可是,一晃15年过去了。盛老师已经去了,我的那位朋友也早已远走异国他乡。青岛跟我联系的纽带似乎渐渐的松了。直到这一天,青岛的上空有浓烟升起,有雷声滚过,再然后,有五十多鲜活的生命在无声无息间离开了生活过的热土——而从事故的苗头到最后的响声,有长达7个多小时的空白期。

我不愿意相信,是6年多前济南的事故又重演。只是,如今,面对几乎类似却又不同的场景,我哽咽无语。青岛,我的又一个故土,我想念你,却不由为你哭泣。因为你是我的回忆,也是我的爱。

我的青岛,我的回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