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武汉市教科研雷刚主任讲座有感
(2022-05-10 13:18:57)分类: 社会学 |
雷主任讲座的题目是:数学教育资源应用的前沿与趋势
多样性资源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以数学教学为例)
1.如何解决数学搞不懂问题
日本数学家小平邦彦在《数学的建议》中指出:要理解数学书,
只有一步一步遵循证明过程。数学的证明不是单纯的论证,还具有思考实验的意味。所谓理解证明,也不是确认论证中有没有错误,而是自己尝试重现思考实验的过程。换言之,理解也可以说是自身的体验。
本人建议:
1.加强数学史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原来这概念和定理经历了一两百年的积累,走过许多弯路,才达到今天模样。
2.要开放许多资源:比如一些大型图书馆,大型平台,当然可适当收费。让学生可以查找自己的困惑。
3.改变考什么就学什么的恶习。数学是一个整体,许多学生学习数学时,存在一些问题,指望考试时千万别考它。但我要告诉你,你终于会在此处卡住。目前七搞八搞本来一碗水的内容,搞成一片汪洋,溺死大量考生。
4.目前数学教学,只讲结论,只练题型,不讲道理。真的误人不浅本
2.如何解决听懂了,不会做的问题
丘成桐在《我的几何人生》中指出:搞懂一篇数学论文,要想发明类似成果,七八年不一定能做出。
樊纲在《双循环与中国经济发现新阶段指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很多方面仍然落后,尤其在主要技术产业领域,联合国260多项子产业的1200多项次级产业之中,我们有600多项受制于人。600多项要依赖于人。
本人建议:
1.勤能补拙是良训,听懂了课到会做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可以解剖一个具体实例,看下题目的答案(如果有的话),求助下他人。坚持大致搞懂。
2.目前数学教学,最缺创新思维的培养。只想考高分即可,横竖大学毕业,数学在社会上用处又不大。中国是数学大国但不是数学强国。
要改变尖端技术受制于人,一定要改变目前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