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孔子美学的继承者
标签:
学生作文 |
杜甫——孔子美学的继承者
高二(6)班
这里所指的“美学”,不仅仅指像“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的外在的美,还更着重于思想方面的“真美”。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美学的开创者,那么杜甫一定就是儒家美学的“标杆”。孔子的“美”如黑夜中的启明星一样在杜甫的人生轨迹中照耀出了一条光明的道路,让杜甫一生都在寻找拯救黎民苍生的路。美,从来都不是做作地粉饰,相反,它是内心的雕磨,是内心真与善的如实表现。
不仅有“兴观群怨”的形式,更有忧国忧民的大爱,这才是美学的重要突破。无论是孔子还是杜甫,他们都爱民,同时也为整个时代整个社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孔子被称为木铎,杜甫也在他的诗歌中表达对人民疾苦,黎元流落的同情与愤懑不平。他们都认为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兴衰负有责任,并尝试用一生去坚守。杜甫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言行举止中,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用诗语表现出来。他用诗传递了爱国爱民的思想,把这种“美”用一种更具体更直观的方式传达到了千千万万代人的血脉中。
不论是真与善,观与群,还是爱与忧,其实都可以把它们汇集到一个点上,那便是“仁”——美学的核心。仁是什么,仁是仁慈是仁爱,是诚信是成人之美,是千千万万爱的化身。因为爱国爱民,因而有了忧国忧民,有了为国为民的出仕观;因为爱自然爱万物,因而有了歌颂自然的诗词语句;孔子“知其不可得而为之”,杜甫也如此,“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不论是羁旅长安,还是流落西南,杜甫不论穷通,始终兼济天下。如此一来,一个孔圣,一个诗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用他们的一生去践行“仁”的美学。
杜甫选择了儒学,并在他的时代用诗的语言发展了其中的美学,给儒家美学涂抹上亮丽且不可缺少的色彩。
不知是孔子有幸有了杜甫这样的接班人,还是杜甫有幸有了孔子这样的引路人,总之,我们有幸有了他们,整个祖国整个民族有幸拥有了他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