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评委的感受
(2011-11-20 19:04:41)
标签:
教育 |
分类: 感悟 |
当评委的感受
今天担任市教学能手赛教的评委,听了17位高、初中老师的说课,感慨良多。
一是教学能手的含金量好像越来越低了。听着听着,常常恍惚间会觉得似乎是教师资格证的考证试场,而不是什么教学能手的赛教试场。
二是千万不能把孩子放到农村学校。整体来看,城里教师的素质要高于农村。想想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农村的好老师都让城里的学校挖走了。第二,就是留下来的老师素质高点的,学校也不敢派他来参加教学能手的评选,万一选上了,有资本了,又跳槽了怎么办?第三,农村的关系户大概也比城里的多。第四,城里的关系户一般干的是行政,不太容易登上讲台。这么一分析,我们当初上学的时候还是非常幸运的。
三是认真努力的人,上天是不会辜负他的。
同一组担任评委的一个老师,人家二十年来的努力终于带来了今日学者型教师的回报。
其实,她刚工作时跟绝大多数刚刚起步的教师一样,也不见得比别人丰厚多少。但人家一直扎扎实实地钻研着,二十年来我一直断断续续听她讲课,眼看着她就这么一点一点地进步着,一点一点地成长起来。多年来她一直带初中,但今天的她经常去各地担任评委,虽然没上过高中的课,但听多了,也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一个细节就能看出人家的努力程度。昨天晚上,她把今天说课教师要用的两本教材和两本教参都看了一遍,以重拾记忆。按说她完全可以不这么做的,但人家就这么做了。这样的人怎能不进步呢?
她说她经常花费从网下下载一些教学资料。其实网上免费的教学资料就浩如烟海,看都看不尽的,由此也看出人家对教学的看重。
她的徒弟今天也参加说课,事先向她请教过。她说:不就一本书吗?挨个课文过,细细钻研每一篇文章,说课稿一篇一篇写,没把握的就上网看看那些优秀说课稿是这么写的,到时抽哪个题目都没有问题。
这个办法很笨,但也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以想象,她自己一定就是这么做的。
去年我们一起参加第一届“手骨头”(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比的时候,有一个环节是笔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教学实践等等。我觉得这就无从准备,到考试时带着一支笔就进了考场。她自己去书店淘了一本这样的书,厚厚的,每天晚上灯下苦读、苦背,做后边的练习。她孩子问她考试过了有没有钱,她说没有,孩子说那还考个什么劲,更不用复习了。她让老公教育教育孩子,结果老公说他也是这么想的。她说那时是不认识我,要不就给我也买一本书了。两相比较,我真是无话可说。
另外,因为经常有机会听高水平的课和参与评课,就有机会跟高水平的人接触,学习别人的优点,反过来可以提高自己,也能学到人家是怎么评课的。这样就步入了一个良性循环,水平当然就越来越高了。
我自觉也是一个好学的人,但跟人家比起来,只能说一声“惭愧”了。
其实,每一次当评委,对自己来说都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即使是失败的课,对自己也有反面的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