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过的作品中可以称道的要数《莎士比亚的悲喜剧》了,片片是好东西;还有杰克伦敦的作品也是很不错我最为推崇他的作品是《马丁伊登》和《热爱生命》还有《野性的呼唤》这些都是名传已久的作品,虽然作者已经不再人世,但是通过他们的作品还是依然可以想象得到他当时写作时如何专注与痴心的情形。
而我最早接触这种东西是由《格林童话》和《鲁兵逊漂流记》开始的,当时读《格林童话》的时候已经是12岁了,也不算小孩子了,可是里面写的故事确实挺好,也由不得什么其他因素的阻挡。其中笛福的作品令我深深地向往,向往着那种与世隔离却又生活充实的美好景象。一直到现在依然是挥之不去。
接着便有接触到了更多的东西,那时不知道什么东西是优秀的什么东西是不能读的,于是我便书无好坏的乱读,只要是课本外的读物一概不放过,初中的时候算是一个很快乐也很充实的阶段。当然读的书也是不少。
印象比较深的算是《平凡的世界》和《穆斯林的葬礼》了,确实很感人。至今仍然时常翻阅,回味其中有趣和有味道的故事。
我读书从来不问作者是谁,而往往会因为某一部作品让我感动,于是我便去关注作者是谁,又有其他的什么作品,于是乎便喜欢上他做的所有东西,这应该是所有人的习性。
要我说感动的作品,的确不是那么容易说的,也非只言片语所能表达的,因为我所看过的作品都可以说是上乘的东西,无一不令我感慨万千。
而中国的四大名著更是荡气回肠,历久弥新,不可不读。
还有历代的稗官野史和一些正史也是能读一二就读一二的,读书可以醒脑,但是前提必须是可以读到令人醒脑的书。
像上面所说的这些个书虽然可以称道可以让人感动,却无论如何不能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读它们就像是在一大堆垃圾中找金子,简直是万难。
真正有用的书往往是被人忽视的而少部分人却拼死极力拥护的这才能算的上是上上乘的书。像一些看似乏味的《老子》《庄子》鲜有人读,还有人说非常深奥的古代论文和名人手札,都是不可多得的上上乘的东西,能名读明白千分之一便能算的上没白活,活的也就明白了。
而像现在和近代十分流行的小说,却是无妄之谈,像《白鹿原》《秦腔》《废都》《十八春》等等这些个小说却是含金量极少,一本书有用的话也就那么一句或是两句,其他的全都是废话,说了也白说。
还有现在很流行的什么《泡沫之夏》《悲伤逆流成河》《他的国》《三重门》什么的含金量也是相当少的,安妮宝贝就更不用说了,整一个精神颓废的人写出来的东西,没有价值。
近代我最看好的作品而又最有价值的几乎是没有的,也不知道是咱们比前人愚蠢或是退化了呢还是比前人进化了呢?反正做出来的东西几乎全是没有任何社会价值的废品,我估计是进化的方向错了,所以才会出这么多的消遣性读物。
当然我不排斥这些东西,有时候还很喜欢看,所以我这个人也是很矛盾的,觉得这些东西确实是有其存在价值的,然而却无论如何不能让我说它能有多高的价值,有价值也只是了了,很稀松。
我的看法也仅仅是代表我个人,若有人能和我的看法雷同当数所见者略同了,当然是英雄还是狗熊我也不太清楚。若是有人不同意我的看法,那你就当做是我随口说的,也不必放在心上。
所以我很能体会投票人的烦恼了,若是你投这个人的票吧,那你就伤害了另一个人,你若是投另一个人吧反过来又把他给伤害了。有人问了,到底是投呢还是不投呢?这票当然要投了,不过有个前提那就是谁给的钱多就投给谁,因为啊,我这一票可是很贵哦,是决定谁当选的一票,你说这能不碍眼吗,当然会极其的重视我这一票了,既然重视肯定是要给钱的,你不给他给,你给的少他给的多,所以腐败也就诞生了,还谈什么公平竞争呢,我看是贡品竞争。
我这不是在影射什么,我只是想说明某类问题。希望发布公告的人不要太在意。
说的有些多了,就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