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译言网上看到这篇旧闻<The Evaporative Cooling
Effect>
其中得到一个结论颇为有意思:“最想认识别人的人同时也是别人最不想认识的人。最想要约会的人也是别人最不想约会的人。最想说话的人是别人最不想听他讲。
如果你能懂上面的话,恭喜你,你很有社交直觉。
今天的推出两大干货。
▲▼▲▼▲▼▲
1 冲着混圈子玩人脉想法去的人最终都会失望。
有些打着人脉圈子的需要交费才能入的微信群往往最叫人失望,最想认识别人的人同时也是别人最不想认识的人。我被人拉过很多所谓精英的群,同时为了对群做研究也混入过一些所谓的都是大牛的微信群。
结果和进入之前预想一样,里面很多人都是莫名其妙的,价值不高的,带着获取别人资源价值的人,这些人很多都是微商或者搞金融理财的,每天群里就是转发各种文章或者扯淡吹水。
从我们约会学角度来看,这个也很好解释有些哥们想认识高端妞的心态去混什么模特群最后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你话术不好,也不是你照片不酷。而是你的目的和动机表明了你是一个提供不了价值来“揩油”的人。
你不能给这些模特提供什么工作机会,甚至还给她们带来不安全的感觉。你说,你可以请她们吃饭,唱歌?拜托,现在这个社会有姿色的女人会缺饭局?会没人找她玩?就算她们没人追?女生天生自己就会和闺蜜攒个局吃饭唱歌好不好?
如果你是一个“中间人”,比如你是一个摄影师,你虽然不能直接帮他们介绍工作,但是你可以把她们拍的靓丽可人,并且你帮她们在一些模特选秀的平台投稿。
最重要的是你从头到尾表现的无欲无求,模特们跟你交往过程中发现你和其他男人不一样,你不想认识什么模特,也不需要交什么朋友或者女朋友。这种高冷的姿态,普通人的解读,你是一个有资源的人,一个“HOLD”的住场人,一个不急着认识别人的人才别人才会是别人产生好奇想认识的人。
再举例子,请看下面的截图。
各位,看仔细他们的签名。我们读出的信息是:他们特需要认识女生,或者打着交朋友名义认识女生。这种人注定在社交网络上是颗粒无收,无论写的是多么诚恳。
最想要约会,最想找对象的人,往往就是大众心理认为最没有价值的人群。
这个道理在线下社交也适用。
▲▼▲▼▲▼▲
因为最急着找工作的人我们往往会认为他是一个能力低
2 学会利用各种渠道(包括互联网)经营自己的名声去获得工作和事业机会。
千万注意!在社交网络上不要轻易的向不熟悉的人表现出自己需要一份工作。因为我在知乎上也经常写些关于创业,职场,销售的文章,总是有人私信我,想我帮他找一份工作或者直接来我这里的工作,这种人我一般都躲的远远地。下的人,即使你求到了,你的价格也被压低不少。
找工作就去专门的求职网站找好了。
聪明人的都是通过经营自己的名声,把自己的饭碗越做越大。尤其是想进入圈子的名声和口碑。
前《男人装》执行出版人兼主编瘦马就是一个成功的会经营自己,从一个一名不文的屌丝运作进时尚杂志传媒集团的经典案例。
瘦马原名金骏,1966年出生,在出名前一直在南京。因为文笔还不错,从1993年开始就一直给杂志专栏,报纸投稿,靠稿费谋生,虽说这样还是一个屌丝。
他选择的方向是写时尚。上世纪90年代,全国有几个懂时尚的。不像现在的知乎,一大堆能写教人穿衣打扮搞代购的。但是当时土不啦及的中国有几个人懂的,所以他很会看风口,那个时候敢写时尚,你就是专家,管尼妈的啥出身。
这个是他1999年出版的书,估计还是自费出版的。一看就知道是个时尚圈外的屌丝,看看他当时的行头,土土的。
他持续写文章,文章写多了,渐渐在时尚话题的圈子里有了名气。2001年,被上海辞书出版社招安,做现在连百度都百度不到的一本当时叫《出色ELegance》时尚杂志当策划,没有编制岗位,临时工性质。
也算进了时尚杂志圈,进入了圈子后,头脑灵活的他后来成为了《时尚健康》的出版人,2004年快40的他参与组建时尚《男人装》一炮而红。38岁屌丝最终大逆袭。
典型的经营自己名声成功的案例。
瞧瞧现在人家的气质,都50岁的人了。
前两天认识道上一个放高利贷开地下赌场捞偏门的哥们,今年31岁,他有个6岁大的孩子,闲聊跟他聊起了小孩教育。
他说:“如果孩子爱上学,读书好,我就好好供他。”
他又停顿一下说“如果他不是读书的料,那么我早点教他进入社会,我介绍他认识各路大哥开眼界。我鼓励他去打架,教他会打架,打赢架,如果他打架被抓进去,我一定花钱把他捞出来,一定要通过打架出名,一定要被抓过,进去过。混社会的江湖名声很重要,名声树起来了,你放贷开赌场,别人才怕你,你才能把钱收回来。”
我去,混黑社会的都要靠打架出名,然后才开始赚钱.
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
别再想了,找准方向好好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