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三清山】远山渐远

标签:
杂谈三清山 |
分类: 致敬自然 |
图文/降峰侠客
—————————————————————————
卧室里,阳光流泄进来,照亮了空气中的灰尘,窗外的梅花开了。春天来了,可我的心还在冬天那冰雪之路上。
时间过得远比我想象的快!2015年再次游览温州雁荡山后,在游记“【温州雁荡山】求真与寻忆”里,我对自己的回忆或记忆做了深刻的反省,并发现记忆是多么的不可靠甚至完全把自己带入相反的沟里。时隔近三年之后,我发现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竟然早有相同的感觉,而且他把这种认识融入到其小说中,形成一道独特的写作风格并被当今文学界所认同和推崇。突然间,我想起一个奇怪的场景:“在一片阻挡了无数勇者的荒山野林之中,有一个人孤独地行走,在和飞禽猛兽、悬崖绝壁、冰天雪地等险峻之路持续斗争之后,他在一个平安之地享受片刻的安宁。平静之后,他思索自己如此折腾到底是傻还是疯?他在思索生命如此是否值得,面对空无一人的绝境,他也恐惧、迷茫甚至接近崩溃,他怀疑自己是否还能坚定信心走出丛林......就在这时,突然间,他发现另外一个人也在同一片丛林里沿着同一个方向前行,而且另外一人就是坚持这样的路而被社会赋予了大师的头衔,并且衍生出无穷无尽的意义和获得了无数的思想上的追随者,这就如一个溺水者在波涛汹涌的水中绝望时突然踩到了一根死死捆绑在岸上的绳子,绝望变成希望,希望积聚能量,再次满怀信心地行走自己的路。再次前进的路上,他不再孤单,但仍然孤独。大师在路上一直在向粉丝直播自己的遭遇与沿途的美景,赢得无数的点赞与掌声,而他只是和自己分享与交流自己走过的路、看过的景,只希望赢得自己的认同与鼓励。”人为什么喜欢得到别人的认同呢?这是人的本性使然还是自私的外衣?就如我默默帮助了别人,可以选择内心安宁与认可即可,也可以到处宣扬自己帮度别人的事情从而得到别人的点赞。是什么在驱使我做出不同的选择呢?本性,利益,偶然性还是其他原因?
世间再美,也不如我的一个梦
近春梦更繁。在梦里,我再次回到寒冬穿越的冰雪之中。回首走过的户外路线之后,我突然对曾经一想到就兴奋的雪山以及徒步路线完全失去了兴趣。在选购生活用品的时候,我发觉自己时常买了一些商家想卖的商品而不是我想买的物品,同理在户外的路线上也一样,很多的路线,我也觉得根本不是我想的路线,而是户外俱乐部或者其他媒体想推广的路线。或许在大众眼中,所认同与推崇的户外流行路线与雪山有一定的道理,可我发现自己经常是那个逆行者。在雀儿山之后一直期望再次进入6K级别的雪山,可是梦里却觉得喜马拉雅式的登山方式根本不是自己的菜,但是又没有能根本力和时间尝试阿式登山,矛盾重重啊。新疆那几条被神化了的所谓骨灰级的路线,曾经只要看见介绍就会心潮澎湃,如今似乎产生了极强的免疫能力,再多的介绍,再美的图片,我也心如止水。以前我能找无数的理由出发,如今我能找到无数的理由不去,去留只在一念之间。走过的路线,如果不翻开曾经写下的游记与照片,很多都是一些模糊的记忆了,而且部分还如梦境一样,是主观虚幻与虚假的。走过这次冰天雪地的三清山路线,更加明白但凡长途跋涉的户外路线,不同的天气(特别是冰雪、暴雨、浓雾等恶劣天气),不同的季节以及徒步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和体能状态都会出现不同的强度与难度,甚至天壤之别。三清山的“巨蟒出山”景点,绝大部分游客看到的样子都景区人员希望人们看见的样子,而自己的心中根本不会有一个更全面一点的样子。从栈道俯瞰或者平视都能体现出巨蟒出现的雄壮与霸气,可是如果从更低的位子仰视巨蟒出山的巨石,它将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如果把这不同方位的面貌放在一起,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我根本无法辨别它们就是同一个巨石的不同视角。同一块巨石,明明多数的角度看到的样子都是十分的普通,但有一个角度却能凸显其无比的壮观与霸气,从此在一定的指引下,游客们记住的就是那个霸气的巨蟒出山,逐渐忘记了或者根本不关心:其他的视角,巨蟒出山其实也很普通!一强遮百丑,一件物品或者一个人,当有一个方面很突出以后,人们就会逐渐忘记或者不关心他其他普通的方面,久而久之,人们就会觉得此事或人所有的方面都很强,如果有人看到其平凡的地方也很难引起大众的共鸣。科技在突飞猛进,人类思想的认识也得与时俱进。巨蟒附近的司春神女又称东方女神,在寒冷的冰雪上,我远远地俯瞰她伫立在悬崖之上,雪松之中,陷入永久的沉思。由于女神和巨蟒相邻,人们总喜欢把她们一起说事。有人说女神在此降妖伏魔,守住探出脑袋的巨蟒以免再次逃出魔掌从而祸害人类。在我的眼里,更多是和谐而不是对立,首先想到的是原生态的美女与野兽,其次我更希望巨蟒只是女神的一只宠物。人都害怕寂寞、害怕孤单,我想这些石化的女神与巨蟒依然如此,孤单的女神有了巨蟒这样威猛的宠物,在漫长的时空里,是否多了一些消遣时光的选择?矛盾的心在白天与黑夜之间轮回,世间再美,也不如我的一个梦。
醒来之后,黑暗中倒吸一口冷气,我深深地明白:有一天,如果我对户外失去了兴趣,对世界失去了好奇心,那不是我成熟了,也不是我学会了如佛一样境由心生,更不是我到达了见山还是山的境界,而是我老了,我的心态老了!
























前一篇:【杭州超山】梅花丛中,我玩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