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柬埔寨吴哥窟(2)】那点儿万万没想到的事

(2016-02-15 20:20:17)
标签:

杂谈

吴哥窟

分类: 致敬自然
【柬埔寨吴哥窟(2)】那点儿万万没想到的事
那点儿万万没想到的事

  鸟儿的鸣叫声,并不全意味着欢乐,它们的喜悦、痛苦、悲伤和欲望彼此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别,吴哥窟的寺庙与雕刻也并不全代表兴盛,它们的兴衰,以及它们的设计者与建造者的快乐、痛苦、悲伤和欲望彼此之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并没有明显的差别,有人把毕生的梦押注于它,有人为此付出生命,有人用一生去爱上它,有人用一天去穿梭其中。预测未来很难,似乎理所当然,可面对这样的古迹,认识过去,也不简单。同样的吴哥窟,不同的来往人带走不同的吴哥窟。

约公元前2000年,神之间的战争其实就是人之间的战争
  大约公元前2000年开始,梵天、湿婆,毗湿奴三位大神在印度出现,历经1500多年后,神可谓名满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拜,可就是这么牛叉的神后来依然逐渐衰落,差点被佛灭了。
  曾经权倾天下的婆罗门家族以及婆罗门教可曾想到了自己逐渐被佛教所吞噬直至取代?可曾想到多年后伊斯兰的入侵,穆斯林的到来,佛教竟然也逐渐被赶出这片土地,是否想到自己的家族和宗教再次如东升的太阳,闪亮在自己所在的大地上的每一片土地之上?神之间的战争其实就是人之间的战争,外部的侵入可以让原本固若金汤的内部重新洗牌,弱者变强,强者灭亡。
 印度佛教在本土历经千年之久后竟然慢慢地在本土消失了或者说消亡了,这对佛教的创始者以及在印度神话中的梵天、湿婆,毗湿奴等各位大神在这之前是否想到过佛教这样的方式退出历史舞台呢?
  正当古印度教和佛教争论不休的时候,伊斯兰的加入并强大导致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样似乎世界才逐渐稳定下来,延续到今天印度的国旗上依然可以到三教各自的标志。世界的丛林法则一次再一次地证明了:一山不容二虎,要么某位独大,要么多头牵制,两个是最不稳定的关系,这样的法则对宗教依然适用。

公元1000年之后
  印度佛教消灭的时期大约在公元1000年之后的,而这个时候正是柬埔寨吴哥古城的修建时期,而在后来的200年间吴哥皇城逐渐走向繁华的顶峰,而印度佛教却逐渐在本土走向没落,婆罗门教(印度教)再度复生。在这段时间内,印度的信徒是否想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婆罗教兼佛教正在进入顶峰?吴哥的王国在修建如此华丽的皇宫的时候是否知道佛教在本土的消亡及其原因,是否想到过自己的王国和修建的建筑将命运如何?
  湿婆,毗湿奴两位大神是否预测到自己在本土不受重视,却在他乡被顶礼膜拜?湿婆一气之下割下的命根子成为信徒膜拜的象征物,在吴哥窟圣剑寺一角挺立了千年之久,毗湿奴在小吴哥的中心最高处享受神的礼遇。在这里对神的敬畏与崇拜就是对国王的敬畏与崇拜,或许因此,每个新的国王都想改变当前敬畏的神以让人们忘记过去的国王而敬畏和崇拜另外一个神,也就是自己的象征。

12世纪
  小吴哥作为吴哥古城巅峰的标志,其完成时间在公元12世纪,但它是否想到时隔七八百之后的现代人竟然只能靠推测来理解其当初修建的用途?能够设计和建造出如此精美的图案,为什么没有一些概要的文字描述呢?亦或是有问题的石块都被砸碎或抛弃了?
  如此规模宏大的皇城,有如此多的石头,竟然找不到一块小小的石头来告诉后人这里曾经的故事;如此繁华的时代,竟然没有留下任何的文字(或许是今天的人实在太笨,还没有找到他们留下的遗物)。更让人吃惊的是:目前全世界了解这个曾经如此辉煌的国家竟然要从中国元朝留下的一本普通的游记《真腊风土记》,它是目前知道的和真腊国同一时代的游记,估计写这游记的公务员万万没想到,七八百年后自己的游记能如此大的影响世界对真腊国的认识。
    
  既然要靠推测来了解小吴哥(吴哥寺)的用途,那么看看专家怎么说它是陵墓呢?
(1)吴哥窟所有的大寺庙正门朝东,迎接朝阳,而吴哥寺正门朝西,面向日暮,根据荷兰考古学家博施(Bosch)的研究,印度和爪哇的殡葬风俗,墓地一律朝西,祭祀的寺庙则朝东。
(2)画廊浮雕逆时针方向排列,和印度教葬礼时在墓地巡行的方向吻合。
(3)吴哥窟画廊中苏耶跋摩二世与毗湿奴神相貌相似,暗含日后升天成毗湿奴长驻毗湿奴神殿之意。
  对苏耶跋摩二世与毗湿奴神相貌相似这点,我不认为表示日后升天成为毗湿奴常驻与此。纵观整个吴哥王朝,在宗教信仰方面总是发生变化,一会信仰婆罗门教也就是印度教,一会供奉湿婆神,一会供奉毗湿奴神,然后又全部推翻皈依佛教,这样的改变可能源于皇帝内心的宗教信仰和统治的需要,在统治的需求上皇权就是神权的象征,皇帝就是神的化生,人们供奉毗湿奴神就是供奉苏耶跋摩二世,服从他的统治。那么设计毗湿奴神雕像的人完全可能把毗湿奴神的模样雕刻成苏耶跋摩二世的样子,因为苏耶跋摩二世就是毗湿奴神。
  吴哥王朝有的皇帝信奉印度教,有的皇帝信奉佛教,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公元1200年前后,佛教和印度教在印度本土进入决战阶段,有时候佛教暂时领先,有时候印度教暂时领先,激战之时,鹿死谁手还不可知。作为信奉这个两个教的信徒可谓艰难地挣扎在选边的问题上,所以也会出现两教之间摇摆的现象。从历史记载看,吴哥王朝和印度是有联姻的,这表明走得很近,吴哥王朝对印度变化十分了解。
  从五个石塔分布来看,四个石塔分布在正方形的四个角,正中间一个石塔高高在上,它的位置象征世界的中心,他的高度象征世界的天堂(中心最高点),那么最重要的东西就会放在中间的石塔顶部。登山中间石塔顶部的石台阶每一步跨度都很大,平常人需要攀爬,而且非常陡峭,这说明这个石塔不是人们经常来往的地方,也不是让人们经常上下的地方。曾经一位游客在攀爬是不慎跌落摔死,再次用生命印证了它不是普通的上下通道。
  在《真腊风土记》书中说了吴哥寺是鲁班墓,还有中国的一些书籍记载称“桑香佛舍”,都是指向墓,但是这些都是当时作者的推测。《真腊风土记》的作者进入了皇宫,但却未进入吴哥寺。这从侧面印证:吴哥寺在当时是不对外开放的。加入真是皇帝未来的陵墓,那么可以推测:皇帝把自己的未来的陵墓修建好后,把陵墓免费开放给天下臣民,让大家去看看自己百年之后的驻地?
  不管吴哥寺是否是皇帝的陵墓,但从后来历史的发展来看。吴哥寺却是吴哥王朝的陵墓,用吴哥寺进入吴哥王朝的鼎盛时期,然后衰退,甚至到后来,怎么被赶出这么华丽的皇宫都需要考古与推测。当初修建吴哥寺的帝王是否想到正在修建吴哥王朝的坟墓呢?

16世纪,葡萄牙万万没想到......
  1586年,方济各会修士和旅行家安东尼奥·达·马格达连那游历吴哥,并向葡萄牙历史学家蒂欧格·都·科托报告其游历吴哥的见闻:“城为方形,有四门有护城河环绕……建筑之独特无以伦比,其超绝非凡,笔墨难以形容”,但达·马格达连那的报告,被世人目为天外奇谈,一笑置之。
这个时期也是葡萄牙从顶峰开始衰退的时间,难怪这么大的奇迹也无暇顾及,也因为强大的国力造就一些有钱有闲的旅行家可以环游世界。

19世纪
  1857年,驻马德望的法国传教士夏尔·艾米尔·布意孚神父著《1848—1856印度支那旅行记,安南与柬埔寨》,报告吴哥状况,但未引人注意。
   吴哥虽好,但火候未到,已经等了五百年,再等几十年又何妨?
  这期间不知道有多少人发现吴哥并鼎力推荐,只因自己影响力不够或者观看者欣赏力不足而中断。
  奇迹就是奇迹,它的复出也需要一个奇迹。
  1861年1月,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为寻找热带动物,无意中在原始森林中发现宏伟惊人的古庙遗迹,并著书《暹罗柬埔寨老挝诸王国旅行记》,大肆渲染,他说“此地庙宇之宏伟,远胜古希腊、罗马遗留给我们的一切,走出森森吴哥庙宇,重返人间,刹那间犹如从灿烂的文明堕入蛮荒”,这才使世人对吴哥刮目相看。
  前面两位都是报告,报告,报告,规规矩矩的报告能打动人心吗?他俩万万没想到,夸张点,再夸张点,奇迹才会出现。结果被一个寻找动物的人大师渲染,奇迹出现了。与其说是吴哥的奇迹,不如说是文字的奇迹,人们都对夸张的东西好奇,看了亨利对吴哥的描述,不知对他写的生物报告有何感想?

19世纪,柬埔寨万万没想到......
  吴哥窟估计万万没想到,法国一位生物学家发现它并把它带入世界,却在两年左右的时间引狼入室?柬埔寨成了法国的殖民地,真所谓成也吴哥窟,败也吴哥窟啊。

20世纪,没想到的地雷战
  19世纪,高棉战争,越南入侵,美国进入,吴哥成了战争之地,枪林弹雨让这个饱经风霜的古城一次又一次地遭受战争的毁灭,即使战争结束,它依然的无数地雷的埋藏地,谁也不知道,哪一天,轰的一生,一堵古城又轰然倒塌。战争遗留下的地雷还有多少?又在哪里?下一个受伤的人是谁?万万想不到。

21世纪
  和平年代,进入吴哥窟,那长长的引道,精美的造型,和谐的比例,规模宏大的壁画,无数个优美快乐的飞天舞女,宏伟的平衡布局和微观的优美线条,无不让人惊叹人类建筑的奇迹。我万万没想到,这片多战的土地上还有如此优秀的牛人,在1000年之前战火纷飞的日子里依然培养如如此多的人才,建造出鬼斧神工般的建筑,集建筑艺术、风水、雕刻、美术、哲学、宗教于一体,即使今天最杰出的人才面对这样的建筑设计依然赞叹不已,难以望其项背。穿梭其中,犹如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漂流,两岸不停地播放这片土地乃至整个世界发生的事件。

  这一切的变化和发展,转眼几千年,不是神话,更胜神话。祝愿和平的太阳每天从吴哥寺的背面冉冉升起,永远到永远
【柬埔寨吴哥窟(2)】那点儿万万没想到的事

【柬埔寨吴哥窟(2)】那点儿万万没想到的事
【柬埔寨吴哥窟(2)】那点儿万万没想到的事 宏大的壁画
【柬埔寨吴哥窟(2)】那点儿万万没想到的事
【柬埔寨吴哥窟(2)】那点儿万万没想到的事 上吴哥寺最高塔的台阶,中间的石台阶是原始的,两边的木台阶是后建,也就是现在攀爬的台阶
【柬埔寨吴哥窟(2)】那点儿万万没想到的事
【柬埔寨吴哥窟(2)】那点儿万万没想到的事 从最高处俯瞰
【柬埔寨吴哥窟(2)】那点儿万万没想到的事
【柬埔寨吴哥窟(2)】那点儿万万没想到的事 小吴哥中心最高处供奉的神像

【柬埔寨吴哥窟(2)】那点儿万万没想到的事

【柬埔寨吴哥窟(2)】那点儿万万没想到的事

【柬埔寨吴哥窟(2)】那点儿万万没想到的事
【柬埔寨吴哥窟(2)】那点儿万万没想到的事 残破的繁华
【柬埔寨吴哥窟(2)】那点儿万万没想到的事

【柬埔寨吴哥窟(2)】那点儿万万没想到的事

【柬埔寨吴哥窟(2)】那点儿万万没想到的事

【柬埔寨吴哥窟(2)】那点儿万万没想到的事
【柬埔寨吴哥窟(2)】那点儿万万没想到的事 巴戎寺
【柬埔寨吴哥窟(2)】那点儿万万没想到的事
【柬埔寨吴哥窟(2)】那点儿万万没想到的事 飞天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