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降峰侠客
降峰侠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149
  • 关注人气:1,10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5】“推石头的人”和“背包袱的人”

(2015-12-28 20:30:49)
标签:

黄山日出

西西弗斯

等待戈多

文化

情感

分类: 行摄如诗
【2015】“推石头的人”和“背包袱的人”
“推石头的人背包袱的人
图文/降峰侠客

    羊年的芈芈声即将销声匿迹,猴子即将在新的曙光中准时登场,此刻我仿佛听到遥远的森林传来隐隐约约的美猴王声音。时光变换,黑白更替;季节更替,叶落芽生。一年冬尽一年春,时间如一根光滑的直线,在隐约的猴声中,给这条直线打个结,做个记号,让它多年之后从远处遥望我自己。
    昨天已成历史,回首往事,一种不可捉摸的真实。明天还是在未来,展望之时,有诗一样的浪漫与永恒。在我所知人类文明中,能把诗和历史融为一体的典范莫过于古希腊————一段把历史、哲学、诗歌、宗教等融入神话的特殊时空。在那段时空产生的希腊神话,跨越时空地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
    来自希腊神话的“推石头的人”大概讲述了西西弗斯用自己过人的机智(也可以说是狡猾)欺骗了众神从而导致神对他残酷的惩罚:“把一个巨大的石头从山底沿陡峭的山壁推到山顶,在历经艰险、筋疲力竭地把石头快推到山顶的时候,大石头就会从他手中滑落,坠落山底。西西弗斯又得重回山底,再次把石头推到山顶,如此永无休止地往返重复看似徒劳的任务,直到生命的终结。”当我首次看到这个神话的时候,内心对西西弗斯充满无限的同情与怜悯,也对这样的工作感觉到无比的无聊,甚至一种想死的念头,更难理解西西弗斯能坚持把这样的惩罚做下去,还貌似很开心。神话毕竟只是神话,很多时候只是消磨时间,娱乐大脑的工具,以至于很长时间都没有对这个神话进一步思考,或许人生阅历不到的时候,思考也是白费。其实,神话又不仅是神话。
    在穿越华东K2的时候,我和队友们一起在天亮之前一个小时就摸黑出发,背负至少20公斤的背包乐此不彼的从海拔800米的肖家元,用约6小时爬到独书尖(海拔约2129m)顶峰,山顶云雾缭绕,仿如仙境。我卸下重重的背包并放在峰顶枯黄的草甸上。突然,人身轻如燕,我蹦蹦跳跳地四周奔跑眺望远处以及山谷的风景,忘记时空地感受天地魅力与生命之美丽。在我缓过神来回头一望时,才发现同伴们已经背包出发前往下一个目标,独留我一个红红的背包在顶峰枯黄的草甸上格外醒目,在大风中似乎和草尖一样摇摇晃晃,那一刹那我突然感觉到:背包不就是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推的石头么?我乐此不彼地把它从山底背到山顶,然后又背到山谷,背回家,下一次又从家背出来,又背上山,不停地往返重复,尽管穿越丛林,跋涉溪水,无论风霜雪雨还是烈日狂风,我竟然不愿放弃,无论肉体酸痛疼麻,我竟然还是感觉到来自心底的快乐与自豪,甚至感觉如果没有这样的事情,生活索然无味。从那一刻开始,我对神话“推石头的人”发生了改变,我改变了对西西弗斯的看法。为什么会改变?那是因为我感觉自己的生活其实和西西弗斯类似,甚至如果灵魂存在,那么我的肉体不就是那个巨大的石头,而我的灵魂不就是推石头的西西弗斯吗?我突然想到西西弗斯不也一样可以在精疲力竭之后尽情欣赏顶峰的风景吗?西西弗斯不也一样可以在夜晚回到山谷随遇而安,大地为床呼呼大睡吗?西西弗斯不也会一样的因为这样的事情而充实吗?西西弗斯宁愿违背神的指令,触怒众神也要走自己的路,即使悲惨至极也要坚持自己的路,不做神的奴隶而做自己的主人,这样的生命难道不值得点赞吗?西西弗斯宁愿在惩罚中背负那个巨大的石头,也不愿背负自己心中不认同的神,或许在他的眼里神还不如那块石头让自己充实与安宁呢。我每天的工作不也类似西西弗斯那块巨大的石头吗?而我相信很多工作在别人的眼里就如我当初看到那块巨石一样:根本没有意义,完全是白费功夫,徒劳无益。那为什么还要坚持呢?
    如果西西弗斯是一个无休止地重复自己因为叛逆或者背叛而遭受的惩罚的故事,那么我觉得还有个故事与此遥相呼应,那就是用“什么事也做不成(Nothing to be done)”从开始到结束的荒诞剧《等待戈多 waiting for Godot》,一个让我时而无聊、时而搞笑,最终想哭的故事。《等待戈多》故事中人物同样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梦想,但是他们把梦想建立在别人Godot的身上,无休止地等待,在等待的过程中也出现过迷茫与无助,但几乎每次快到崩溃的时候,总会有一个消息告诉他们“戈多马上就来了,戈多一定会来的”,然后在他们心中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花,继续坚定地等待,不离开等待的地方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他们相信戈多一定会来,同时还相信:只要戈多来了,他们就可以成功了,梦想就可以实现了。人只要在心中不停地铸就这样的思想,最终就很难挣脱这样的思想桎梏,很快就适应了,虽然心犹不甘。如果说《等待戈多》只是等待,那不足为奇,更让人思考的是“他们竟然在等待中想办法让等待更有意义”。其实,在他们的眼里,戈多就如神一样主宰自己的命运,从而自己的命运也就交到神的手里,即使神已经用各种不同的影子来到他们身边告诉他们实现梦想的道路,可他们都不愿走出去,因为他们一定要等到神,或许他们根本就不认识神。如果说西西弗斯是受神的惩罚而不得不为之,那么等待戈多却是自己给自己的惩罚与桎梏,两种情形都导致在做貌似永不停息而且徒劳的任务,但却演化出截然不同的生命意义。各有各的活法,究竟哪种好,估计神也不知道。
    根据这两个故事,我意识到生命中两件重要的事情,一件事是适应环境让自己更好的生存下去,另外一件事情是给自己做过的事情赋予某种自己认可的意义或价值。
经常听说“命运是不可改变的,但可以改变对待命运的态度”,这不就是主观地给命运赋予自己认可也希望别人认可的意义吗?有时我们不喜欢当前的工作,但是迫于生存的压力或其他原因不得不继续坚持,总是希望等待奇迹(戈多)的出现;有时我们焦虑工作的意义,甚至觉得无聊,但还是要坚持,也希望改变的那一刻,或者换种思路给工作赋予所谓积极的意义,让等待的过程变得有价值,“持续地等待”让自己失去了改变的勇气与自信,用知足常乐等安慰与鼓励自己,这是一种生活状态,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没有好坏,只有不同。
    我认同旅行是一种精神体验,因为我们希望从旅行中找到一些价值或者希望旅行能给生命赋予某种意义。既然是精神体验,那么一定要有精神,要有精神的来源。没有精神来源,何来体验?就如我去一家自己热爱的餐馆体验自己喜欢的美食,可是到了餐馆却是空空如也,徒有四壁,对于凡夫俗子,如何体验这样的美食?显然不能!那么精神的来源在哪里?它来源自己内心的秘密世界,一个只有自己看得清楚的世界,一个综合了自己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世界,囊括了自己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文学修养,道德情操等,只有不断地丰富内心世界,才能更深切地感受到外部世界的美丽,才能被外部世界深深地感动。如果没合适的消化系统,天天海天盛宴必将是一种受罪;如果没有时间沉思和完善自己的内心世界与感知力,即使频频周游列国又会怎样呢?
    在时间线上打完结,就如西西弗斯一样,继续背包前进吧。在沉淀之后,爬到山顶,看到的不仅是风景,还有自己的勇气与坚持。
【2015】“推石头的人”和“背包袱的人”

【2015】“推石头的人”和“背包袱的人”

【2015】“推石头的人”和“背包袱的人”

【2015】“推石头的人”和“背包袱的人”

【2015】“推石头的人”和“背包袱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