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川四姑娘山】云里雾里的大峰(海拔约5040米)

(2015-10-17 16:54:12)
标签:

杂谈

四姑娘山

大峰

分类: 雪山之路
【四川四姑娘山】云里雾里的大峰(海拔约5040米)

云里雾里的大峰(海拔约5040米)

图文/降峰侠客

    自然醒后,吃好早饭,九点半左右开始从日隆镇出发前往大峰大本营。爬上半山腰(锅庄坪)就可以远观四姑娘四座山峰整齐排列在左前方。秋色未到最美的时候,太阳很大,一路走起来还算轻松。在海子沟和大峰大本营分道扬镳的叉口处,也就是林场管理处(景区名字忘记了,可以吃泡面,补充食物、水)为等待后面的队员休息了一个多小时,导致后面的陡坡有点有气无力。四姑娘山的三条沟:双桥沟,长坪沟和海子沟,气候特征和环境特征基本相似,最美的时期是盛花期和彩林期,前者在七月左右,后者在十一月中旬左右,所以国庆这个季节来游览,只能碰碰运气,看沟不是最佳时候,爬山却是合适的季节。当然还有一个季节就是冬季的雪景,这似乎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由于等后面的队员,在中途休息很多次,也休息了很久,导致先头部队到达大峰大本营的时间是下午四点左右,向导兼马夫有点生气,对领队说太晚到达,要不是他努力,晚上的营地都很难选择到好点的地方了。从日隆镇到大峰大本营,徒步约6小时42分,行程14公里,海拔累计上升1457米,天气好,没有特别累的感觉。
    帐篷扎好后,就剩下虚度时光啦。我开始探寻日落的光线,仰望明天要攀登的大峰,尽在咫尺。海子沟的东南边,薄薄的云雾开始翻越高山之间的垭口如白色的牛奶般慢慢地倾泻下来,在逐渐西下的落日中反射出金黄的色彩。天空偶尔出现让人安静的蓝色。光线在东边慢慢地爬上对面大山的山顶,最后消失在云端。
    吃好晚饭后,天空特别的好,离开帐篷区域的光源,我看到满天的星星在闪烁。期待已久的银河看得清清楚楚,稍微有点兴奋。穿好羽绒服加冲锋衣,找了一个可以安放相机又不影响旁人的石头,我就相机镜头一起仰望天空。大约九点左右,回到帐篷,准备明天登山的食物和衣服,然后睡觉。
    日隆的海拔约3100米,虽然算高原,但一般不会有高原反应。大峰的营地是海拔4200米,我明显感觉到心脏强劲地蹦跳,特别是在帐篷翻身之后安静下来更能听到自己强劲的心跳声。嘴很干,可不想半夜起来,所以水喝得不多。迷迷糊糊就睡了。
    大约12点醒来,感觉还行,开始感觉营地不平,老是需要移动身体来寻找最适合的位置,腰和脚没法在同一个平面,而且倾泻滑动。从12点到临晨2点,就这样迷迷糊糊地睡觉,迷迷糊糊地挪动位置,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件极其消耗体力的事。到了2点,我很想起床,腰很酸,睡觉很难受,又在帐篷里找不到一块好地方平躺,可是今天起床时间是早上6点,还很早,所以将就着继续前面的动作,口很干的时候,坐起来喝点水,躺下继续。从早上4点开始,部分队伍就开始起床了。有的队伍是单独攀登大峰,结束后要单日返回日隆镇,所以时间紧张。而我们只是大峰一日游,然后迁移到很近的二峰大本营,时间充裕。睡吧,可是,有时候睡觉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也不知道夜里什么时候开始下雪了。日落的时候晴空万里,临晨的时候鹅毛大雪,这样的天气我不觉得惊讶,这就是高原地方的气候特点。夜里感觉有人给我的帐篷打雪,我听到一层雪”嗖”的一声从帐篷顶划落,凭经验,雪不小。
    好不容易熬到早上6点,起床的刹那就感觉昏沉沉的,脚还算有点力气,但是腰明显不在状态:酸痛。我非常慢地走出帐篷,慢慢地走动来适应有点云里雾里的大脑。
    雪依然在下,雾气浓浓。6:30跟着向导出发了。刚开始,紧跟在第二个(向导或者领队后面一个)。前面有些队伍走过,雪地里路很好找。刚开始一段缓坡还好,我能赶上。后来一到上坡,明显感觉不给力,但为了适合自己的节奏,我毅然放弃了紧跟的步伐。向导和三名队友超前了,我独自一人跟着自己的节奏慢慢前进,但离他们很近。在我的后面不远处有其他的队友和两名领队,我发觉我和前面的队友距离越来越大,可我和后面的队友的距离也在越来越大。我不想追,但我相信就这样走肯定能完成大峰。在爬完一个陡坡后,前面的队友们开始休息,我慢慢跟上后对向导说:“我不想休息,我就慢慢按自己节奏走。”向导同意后,我开始了接下来的大约200米海拔的爬升领头羊。在高原地区更能充分领会到“不怕慢,就爬站”所蕴含的深意,他们休息了几分钟,我就慢慢走,也拉出了一段距离,这段距离让他们后来花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法跟上,当然,我们不在比赛。我们要的是自己的节奏:心跳、呼吸协调,少说话,少停。
    雪淅淅沥沥地下,不大。浓浓雾气让清晨在头等照射区域之外一片黑暗,我除了上坡,平路和下坡非常敏感外,周围的景色根本看不见。
    在接近垭口的时候(估计海拔4800米左右),我的腰开始发威。每走一段时间腰就挺不直,酸痛难受甚至恶心,我不得不停下来,做勾腰驼背状,以让腰部休息。腿还算有力,心肺也感觉还行,就是腰不给力。那时,感觉到人啊,这身上的零件只要某一环出问题了,都得付出痛苦的代价。渐渐的,我回到了队伍中部,向导在前面离我越来越远。翻过垭口,雪更厚更大,云雾浓得看不到五米之外。为了安全,当地百姓已经在危险路段安装了铁制护栏,累是累点,安全基本有保障。雾气很浓,搞不清还有多远,路上也基本上没有碰到其他人,除了偶尔有几个更早出发的队友下山。云里雾里,没有任何风景,腰很酸痛,爬到后来确实有点放弃的念头。不是因为自己没有体力或者不想吃苦,而是找不到再爬的理由。人生的路在此刻,选择很简单:要么向前,要么向后,其他都是死路。白茫茫一片,大风大雪,每走几步就不得不停下来舒缓下腰部,导致走不快,居然爬坡的时候感觉到无比的寒冷。在快接近顶峰的时候,把背包里的羽绒服拿出来穿上,身体不冷,可我的脚趾啊,几乎完全没有知觉了。我开始设想这次可能要毁掉一只脚趾头,我想快点登顶,然后快速下撤,可腰不允许,那种无奈、无助,风知,雪知,自己知。
    看到一玛尼石,几根五色经幡丝带缠绕,在雪风中飞舞,我知道这就是大峰顶了。一群小鲜肉在这里拍集体照。我不想多停留,因为我的脚趾还在冰冻中。于是和他们商量后拍了几张照片,很快就下山了。对于大峰之顶,完全没有兴奋的感觉。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保住我的脚趾,快速下撤,让身体内部发出热量,自己拯救自己是当下最合适之路了。一直下撤到海拔4800米左右的垭口,向导也在此休息等候,我动动脚趾头,有感觉了,有救了。于是坐在雪地里的一块石头上,好好地让腰休息会,尽管向导开始下撤,我还依然继续呆着,我想在安全的情况下等等云雾散开。不过,云雾就如腰酸一样不离不弃。
   下坡的路不快,但也算顺利,走一段,休息一下腰部。等回到帐篷,我就直接躺进帐篷,不是睡觉,而是腰实在没力气挺立了。即使帐篷那片地不平坦,那也比站着或者坐着好,何况外面浓雾笼罩,天打不开,心也打不开,憋着实在难受。
    当我回到营地后,最后一个下山的队友至少是两个小时以后的事情了。晚上和队友聊天的时候发现,另外一队友因为没有带棉质或抓绒手套到大峰顶,结果一手的无名指被冻伤一个环节,乌青特别醒目。去这样的雪山,墨镜,抓绒手套,保护脸的头巾一定不能少,否则没有太阳的时候,手可能被废了,突然出太阳的话,眼睛可能废了,脸也可能爆皮。
    攀登大峰的路上,
预想的风景没有出现,却饱尝了不希望的酸痛。这一天,四娘山大峰心情就如我的身体一样,云里雾里,看不到阳光,却埋没不了希望。

【四川四姑娘山】云里雾里的大峰(海拔约5040米)

【四川四姑娘山】云里雾里的大峰(海拔约5040米)

【四川四姑娘山】云里雾里的大峰(海拔约5040米)

【四川四姑娘山】云里雾里的大峰(海拔约5040米)

【四川四姑娘山】云里雾里的大峰(海拔约5040米)

【四川四姑娘山】云里雾里的大峰(海拔约5040米)

【四川四姑娘山】云里雾里的大峰(海拔约5040米)

【四川四姑娘山】云里雾里的大峰(海拔约5040米)

【四川四姑娘山】云里雾里的大峰(海拔约5040米)

【四川四姑娘山】云里雾里的大峰(海拔约5040米)

【四川四姑娘山】云里雾里的大峰(海拔约5040米)

【四川四姑娘山】云里雾里的大峰(海拔约5040米)

【四川四姑娘山】云里雾里的大峰(海拔约5040米)

【四川四姑娘山】云里雾里的大峰(海拔约5040米)

【四川四姑娘山】云里雾里的大峰(海拔约5040米)

【四川四姑娘山】云里雾里的大峰(海拔约5040米)

【四川四姑娘山】云里雾里的大峰(海拔约5040米)

【四川四姑娘山】云里雾里的大峰(海拔约5040米)

【四川四姑娘山】云里雾里的大峰(海拔约5040米)

【四川四姑娘山】云里雾里的大峰(海拔约5040米)

【四川四姑娘山】云里雾里的大峰(海拔约5040米)

【四川四姑娘山】云里雾里的大峰(海拔约5040米)

【四川四姑娘山】云里雾里的大峰(海拔约5040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