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7天,有五天在带队。一次是五个领队带62个队员的清凉峰徽杭古道徒步;一次两个领队,39队员的嶂山大峡谷徽杭古道徒步。在目前这种新人特别多,户外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的时期,每一次带队都是一次压力的测试,每一次户外,都有很多没有考虑到的事情,虽然是些鸡毛蒜皮事情,但是会影响部分心情。也只有好好的总结这些事情,才能在以后的徒步中避免或者减少。虽然62个队员的清凉峰都安全到家(膝盖受伤不在话下),但是这么大的队伍走这样的背包路线,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是漂亮的,规模经济嘛。但是从安全,从玩的角度来看,实在不可取。避免隐患的最好办法就是拒绝这样庞大的队伍,徒步这样的路线。其它先免谈,来关注下向导的事。
看到了杭州驴友武夷山事件,更加增添了户外带队的责任感!其中有一点重要的是没有向导,个人对每次出行,只要是要上山的路线,不管我自己已经去过多少次(如大明山后山路线,清凉峰路线),不管我自己多么的熟悉这些路线,都建议请当地向导,其好处是:
(1)直接的作用 带路,防止迷路,当然也遇到向导迷路的情况,但是特例
(2)能够把路上的一些垃圾清扫下山,环保户外。虽然每次要求队员把垃圾全部带走,但是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难度
(3)安全保障。出发前需要每个队员买保险,这里有了向导,如果徒步中意外,向导联系当地民警和村民救援会更迅速
(4)可以和当地山民和谐相处。我们到了人加的地方,在欣赏美丽的风景的时候,需要让当地老乡知道
(5)队员可以向向导了解和学习一些当地的风俗、路线和人文、植物知识
(6)也能给当地山民带了一定的经济补偿,虽然是辛苦费,但也是对劳动的肯定
(7)能够把路上的一些茂密的荆棘砍掉,方便前进
(8)背包。向导还能在队员体力消耗大的时候 帮背包,虽然有时夜需要付费,但是和命相比,这时钱比树叶还不值。
(9)请了向导后,向导会给出一些可能 有隐患(山洪,泥石溜)的提醒,出发前功课会做的更好。
(10)向导一般都有一把山刀,在关键时候可以砍树,对付野兽。平时可以给队员砍一些拐杖,虽然破坏了自然,但在和保护生命相比,还是值。
有了向导,怎么把向导的功能全部发挥出来就要看领队的本领了。向导不仅仅是一个带路的。领队要对整个行程非常了解,比如几个小时到哪里,几个小时登顶,几个小时下撤。到了什么地方应该朝哪个方向走。不能觉得有了向导带路,自己就不关行程了。如果领队控制不好就会出现:
(1)向导带了几个跑的快的队员走了,路标没有做好,中间队员迷路
(2)向导根据自己的经验,擅自改变路线。等大家发觉时,向导才开始解释
(3)一般向导在前面,后面的队伍跟不上,路线很长,队伍不好控制
(4)向导半路上需要加钱,这属于事先没有沟通好的缘故
向导应该是一个领队的视线范围内,要根据领队的要求前进或休息。这样可以在一些关键点和领队沟通,确保行程畅通。要明确告诉向导听谁的,不能听队员的指挥(特别授权除外)。
在生活中,领队要向对待队员一样对待向导,安排好向导的住宿(帐篷,混帐等)和向导的吃(准备些干粮),因为向导一般都很朴实和朴素,在生活上我们不能把向导看成和我们无关系的,是我花钱请来服务的山民。向导就是我们队伍中的一员。向导在面对一些危险事情时,也是比较冲动和缺少安全意识的,领队在这种情况下同样需要坚决劝阻,然后共同研究更安全的方法。
作为队员,对请向导,也可能不理解请向导的事情。我一次带队是大明山后山路线,我告诉队员,我已经是第五次走这条路了,但是还是要请向导。我能感觉到一开始很多队员觉得领队还不认识路,而且还走了这么多次,跟这样的领队,危险......,后来给大家沟通了,也就没问题了。很多队员就认为:
请向导是因为领队不认识路。希望队员也不要这样认为,不要把生命交给领队,自己出发前多做功课,行程中多主动的为自己和
队友的安全考虑。
来几张这次的风景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