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的脚步》读书笔记2
(2017-03-18 23:33:40)
标签:
教育文化育儿 |
分类: 读书笔记 |
昨天已经说过,本书追寻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因此,本书可以看作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精华版。闲话不说,上干货。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至关重要,态度反映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师应该主动接近孩子,而不是让孩子去接近老师。教师应该由“接近”而“亲近”,逐步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而这个“走进”太重要了!没有这一点,没有师生间的心灵沟通,这与面对机器工作没有什么两样!
只重视改进教学技术和手段,而不关注提高教育思想水平和人道主义氛围的校长,不是好校长;只关心传递知识和考试分数,不关心学生情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孩子们在那里不开心,师生关系不好的学校不是好学校!为什么?因为那样的教育是不人道的,是不适合孩子发展的,是我们不欢迎的。
(苏霍姆林斯基思想精髓)教师要把学生当人,要端正对学生的态度,人道的对待每一个孩子,深入每个学生的情感领域,把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使每个孩子快乐和幸福看做教育的目的,这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方向。
学校采取的任何教学措施,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是整体的、和谐的发展。学生不应该成为教师和学校争名逐利的手段,这是教育的基线。
巴甫雷什中学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靠的 就是两条:一是校长和教师热爱学生的精神,二是坚持在实践中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苏霍姆林斯基并不是只有对学生的爱,他是典型的实干加巧干。)
(杜殿坤先生归纳)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原则:1.引起需要的原则。2.克服困难的原则3.发展思维的原则4.精神内化的原则5.美好体验的原则等等。
取消分数,实际上就是取消那种消极性评价,避免和取消对低年级学生学习信心的打击,就是为了给每个孩子以学习的自信和不断成长的梦想,就是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喜欢上学习,喜欢上老师,喜欢上学校。(现在我们的教育,唯分数论英雄,真的让人心痛。更滑稽的是,试卷上有成绩栏,老师改完试卷,批了分数。检查的时候要求把分数栏裁下来。既然不能出现,为什么还要设计这个分数栏。卷子上的分数栏裁掉了,人心里的分数栏还在。)
惩罚----会使人的心灵变得粗野凶狠和残暴。
巴甫雷什中学第二大纲培养学生如下品质:对脑力劳动的需求,自律、工作成就感,独立自主精神,积极性,自觉阅读能力,实践性,对人生自我定位的感知,选择职业准备等等。
不可不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要及时表扬积极分子。
学生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书开始的。
他的爱妻薇拉和刚出生的不久的儿子,被德国法西斯惨无人道地杀害,并抛尸荒野。(难以想象,经历了这样的噩耗,苏霍姆里斯基仍没有忘记对学生的爱,把心献给孩子。我想除了宗教,没有什么有这样的魔力。)
他用阅读的享受和满足,冲刷心中巨大的悲痛,医治心上难以愈合的伤口;他用阅读的营养和幸福,历练自己的意志,丰富自己的心灵,升腾自己人生的立足基点。
如果一个人听惯了粗鲁的语言,只有说重话、呵斥性和强制性语言才有效,那么对他来说自我教育就无从说起,他甚至会逐渐形成厚脸皮性格。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给学生打分时应当注意:
1.
2.
3.
4.
5.
6.
7.
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发展,而非惩罚。
乌克兰教育科学院副院长萨夫琴科给中国教育同行的建议: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
第七,
第八,
第九,
(这些评价非常刺耳但是很客观。)
教师要在总体上把握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至少要弄清以下问题:
1.
2.
3.
4.
5.
6.
7.
8.
苏霍姆林斯基是伟大的,他的思想引领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人看。工作中要实干加巧干。
2017年3月18日星期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