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是之 忆赏茶馆
(2013-01-22 14:48:39)
标签:
茶馆五十年变迁形象表现力神韵 |
分类: 演艺论集 |
于是之演<茶馆>
于是之在<茶馆>中扮演主要角色王利发,这位造诣极深的演员,准确、生动地表现了人物漫长而曲折、艰辛的一生。
第一幕,他二十多岁,继父业当了茶馆的掌柜,开始应付、周旋、逢迎的生活。他每天接触各种各样的茶客和其他进出茶馆的人。世道不好,生意难作,事事需要周到、机灵和殷勤,演员把握角色这种心理状态,非常自如地生活在规定情境之中。他使用语言非常有分寸,具体展现出对不同对象的不同态度,在不同态度的展现中见性格。形体造型是细经推敲、非常考究的:站相谦恭,步态殷勤,礼貌周至。年轻时,你看他走路多么轻快敏捷,两只手臂下垂时总略略侧抬,那手式是经过选择与雕琢的;拇指与食指经常相距二寸,总像握着什么或抓着什么……那是揭茶碗盖、提壶沏水和抓茶叶而形成的习惯吧?给人以突出印象。
你再看五十年后,在装烟袋、抓烟叶时,还是那么像抓茶叶似地抓着。他精选这种能表现职业特征的习惯动作,很有利于塑造人物性格。画龙点睛,在细微处见精髓,于是之同志在创造中很重视这一点的。他演《龙须沟》里的程疯子、《名优之死》里的左宝魁、《丹心谱》里的丁文中,一举手、一投足,都有依据,并都为人物性格服务,绝不盲目随意。他的表演艺术是精于创造、广征博采、每戏求新、独成风格的。他的表演中既有斯坦尼,也有梅兰芳,还有其他人,更有他自己的独创。譬如对于中国戏曲传统表演艺术的人物塑造和四功五法,他都揣摩借鉴,着眼于领悟精神,化其所有,丰富自己的创造。
他演戏,在深入角色进行体验的同时,无论形体或台词,都有鲜明的表现力。在《茶馆》一剧的表演中,他就是既有形体表现力又有语言表现力,而且语言与形体动作又能相互配合、相互呼应。心情不同,动作任务不同,台词的念法也就不同;年龄有别、时代有别、规定情境有别(总是发展变化着的),语气、语调、语式也就有别,甚至连呼吸、吐字也是有别的。第一幕,他说起话来,流利顺畅,使人感到是气守丹田、周身健旺;第二幕可就气血欠畅、中焦常阻了;第三幕,气促语艰,则使人大有天癸将竭之感。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再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于是之的台词处理,就反映了这种语言与感情互为表里、因果的关系。这位舞台艺术语言家,在台上是字字句句都见真情实感的。第一幕,让人听得出他(王利发)的抱负大而守业难;第二幕,让人听得出他的心计多而时日艰;第三幕则是“王掌柜委屈多,……一样半死半活着”了!当他说到想办法给孩子做碗热汤面时……声音并不大,一字字,却如闻心血滴哒,真是催人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