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具说话

(2012-03-24 07:40:01)
标签:

刘振声

花生米

名优之死

北京晚报

分类: 老文新阅

让“道具”说话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话剧《名优之死》中有这样一个场面:刘振声的后台同行阿蓉上街为招待客人买花生米归来,见人们兀立着、凝望着被旧社会恶势力欺压而死的刘振声·····戏停顿于沉痛、寂然的气氛中。阿蓉进门一看,煞住脚步,呆望着死去了的刘老板。他在不知不觉中将手里的一包花生米散落在地上。寂静中,台上突然响起一片哗啦啦的声音。这声音是哭泣、是悼语、是哀鸣、是控诉······这声音拨动观众的心弦;这声音引起观众的共鸣:仇恨那罪恶的旧社会。

这里,花生米的处理,可以说是让道具真正发挥了作用。舞台上的道具,应当用的恰当、精确、必要而且有效。契科夫曾经这样要求导演和演员:“舞台上如果有一把枪,那么就该放它!”这活的意思是要求舞台上的任何东西都应该有用,让它们为体现演出思想服务。

 

 

(原载六十年代北京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