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满族的“鞑子秧歌”

(2014-01-27 07:18:58)
标签:

转载

分类: 新疆的文化艺术
原文地址:满族的“鞑子秧歌”作者:陈薇

[转载]满族的“鞑子秧歌”
满族的“鞑子秧歌”


     满族舞蹈鞑子秧歌流传于宁安市境内,产生于辽金时期的宁古塔女真族。传说在海浪河(源于海林市,流入牡丹江)岸有女真族乌林答部(现海林市石河就是乌林答旧部址),它是当时东海窝集(史称东海女真)的中心,这个部落约有四十八户人家,“穆昆达”(酋长)是位女性,她带领部落反抗辽使侮辱妇女的行为,有一次竟将银牌天使杀掉,于是辽国派人来将这个部落的人全部杀绝。人们为了颂扬这些不屈的女真人,就把这件事编成了秧歌。

 

 

[转载]满族的“鞑子秧歌”      

    通常传说是远自元朝,统治者与各民族矛盾日深,每逢节日老百姓借着闹秧歌,有人装扮成“鞑子官”(被认为异族的贬称),借以丑化他们,达到泄愤之目地。但另一种说法与此相反,据新宾满族秧歌老艺人杨传芳、周荣甲等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时叙述:“老鞑秧歌约有二百多年历史,主要是老罕、王努尓哈赤在新宾赫图阿拉登基称汗,创建了八旗,兵民一体,打了胜仗或逢年过节,就要喝米酒、唱歌跳舞,渐渐就变成了地秧歌。

 

[转载]满族的“鞑子秧歌”

 

鼓乐一响,由鞑子官率领,就扭起来唱起来,这也是一种与民同乐的方式,所以说‘鞑子秧哥’就是我们满族秧歌。”我们问:“‘鞑子秧歌’不是贬义丑化之词吗?”“至今不是也有‘鞑子香’,‘鞑子饭’,‘鞑子营吗(地名)?我就是演了一辈子’鞑子秧歌‘的人。”

 

[转载]满族的“鞑子秧歌”

 

已故的满族秧歌老艺人杨传芳曾这样回答。我们赞同后一种说法,原因是满族秧歌中有个重要角色--满族官员,民间称“鞑子官”,有的地方称“里鞑子”、“大老爷”;还有一个角色称“克里吐”,又称“外鞑子”。

 

[转载]满族的“鞑子秧歌”
“鞑子秧歌”表演顺序为:“花棍前引路,女真随后边,鞑子压阵角,老妈来回串”。老鞑官坐抬椅饮酒,见到美貌姑娘即上前调戏,老妈赶来周旋保护姑娘,并将银牌天使灌醉,老妈带领众人把鞑子团团围住一顿痛打,表演结束。“鞑子秧歌”舞队人数有六七十人之多人物扮相以戏曲人物为主,队员手持的道具有彩棒、霸王鞭、花扇等,行进时,队中打有许多面长方形旗帜。

 

[转载]满族的“鞑子秧歌”

 

这些都和汉族秧歌相似。一旦扭起来,满族文化特征便显现出来。大幅度地扭动的双臂,转动灵活的腰部,尤其是下装(男)的步伐是“弓箭步”、“大别步”和“蹲裆步”,以短健为美。表演突出突出“逗”与“浪”,妇女动作优美欢快,猎人与武士动作刚劲粗犷,老妈和老鞑官则充分体现出“浪”。受汉族民间艺术影响,“鞑子秧歌”音乐及服饰满汉交融。音乐由满族小曲与汉族乐曲组成,行进中用汉族曲牌,进入场地表演则奏满族小曲,这些都带有浓厚的满族生活特点。

 

[转载]满族的“鞑子秧歌”
    “鞑子秧歌”非常文明,讲究礼数。每当正月各村扭秧歌,村村串演路遇时,都要由“大老爷”出面互相致礼。双方“大老爷”出队前,三次互相碰肩。施碰肩礼,这是典型的满族礼节。这种“鞑子秧歌”以白旗寨为中心流传于铁岭的东部山区。从人物扮相到舞姿,都可看出这是满族先民在自身歌舞形式的基础上,融合汉族秧歌的某些成分而形成的满族秧歌。

 [转载]满族的“鞑子秧歌”
     传说在海浪河岸有女真族乌林答部,它是当时东海窝集的中心,这个部落约有四十八户人家,“穆昆达”(酋长)是位女性,她带领部落反抗辽使侮辱妇女的行为,并将银牌天使杀掉,于是辽国派人来将这个部落的人全部杀绝。人们为了颂扬这些不屈的女真人,就把这件事编成了秧歌。
   [转载]满族的“鞑子秧歌”

鞑子秧歌历经几个朝代,一直时断时续地活动在民间,到了清末,付英仁(已故)的舅爷崇阿(1870——1940年)在旗分学堂就读时,向他的老师关云武、宁公学会的鞑子秧歌等满族舞蹈。

 

[转载]满族的“鞑子秧歌”

 

传承人付英仁根据当年纪录的图谱,于1981年直接传授给宁安市文化馆辅导干部张玉梅(已故),张玉梅又传授给文化馆辅导干部孟秀霞等人,在1987年大年初三参加了全县秧歌汇演,后又参加了全国大赛获奖。从此,满族鞑子秧歌又回到了宁安市城乡文艺活动之中。

 

[转载]满族的“鞑子秧歌”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祖国东北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关于锡伯族的西迁,大家都已经是耳熟能详了,但满族人的西迁,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满族是先于锡伯族来到新疆、来到伊犁的。

 

[转载]满族的“鞑子秧歌”

0

前一篇:新疆之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