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受图瓦人雪乡里的激情
喀纳斯,我一次次接近她,
在秋天最远的那一抹暮蔼,
在冬天最冷的那一个早晨,
我期盼下次与春天的约会,
天堂很远,喀纳斯却很近。
又是一个阳光的早晨,我们离开禾木乡直奔喀纳斯,120公里的积雪山路差多走了一天。
入冬的寒风吹落了喀纳斯的五彩缤纷,少了往日游客的喧嚣,整个喀纳斯和禾木乡只有我和我的同伴扛着相机悄然而至。喀纳斯的冬天静得出奇,山野里一片洁白。大自然真是奇妙,大雪飞舞过后,秋色顿时荡然无存,完全被冰雪封盖的大山森林和草原格外美妙圣洁。“月亮湾”的美丽依存,两只仙人大脚已不知去向,仅留下一双白色的雪靴。“卧龙湾”披上洁白的盛装,已经看不出“龙”的形态,似乎进入了冬眠,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和喧闹。“神仙湾”和“鸭择湖”湖面上大部分被薄冰覆盖,冰湖上残存着几条水道形成涓涓清澈的小溪,蜿蜒而去,日光下水蒸气形成的轻雾环绕山间,给喀纳斯河曾添了几分梦幻和神秘。

如果说秋天的喀纳斯河层林尽染,金黄通透,酷似重彩油画。那么冬天那条结满冰的喀纳斯河,在阿勒泰山中划出了最美妙的一道曲线,似中国水墨画的自然而又夸张的神笔之作。
喀纳斯保持着最完整的图瓦人民族传统。一栋栋的小木屋与雪峰、森林、雪地、蓝天白云构成了独特的人文自然风光。用“好看不如素打扮”来形容这里非常适宜,喀纳斯的冬季在褪去了秋日的浓妆艳抹后,回归了她的原始与宁静。走在喀纳斯图瓦人村,远处依稀传来几声狗叫,看着雪野里奔跑的马拉雪橇、炊烟从木屋冉冉升起,随风飘去,一切是那么沉静而又漫长……

喀纳斯壮阔的雪原林海、漫山的雾凇、淳朴的民俗、纯洁的世界,无一不令我们神往。在这里天堂与人间仅仅是一字之差,我所能做到的仅仅是:通过相机建立起我与冰雪世界的勾通,那怕在零下30度“寒风吹我骨,严霜切我肌”的环境下;那怕寒风呼啸中伴着野狼嚎叫,我始终保持着摄影创作的一腔热情。
说着图瓦语、穿着蒙古族服装、过着汉族节日的图瓦人一直充满着神秘感,阿尔泰地区也是新疆图瓦人的唯一聚居区。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来到图瓦人的聚居地,当然很想去探访一下他们的家。到了冬天,图瓦人都将家从毡房中搬出,住进了小木屋内,过起了美满的小日子。
在喀纳斯地区,到图瓦人家访是一个旅游项目。从冰天雪地的户外推门走入图瓦人的客厅中,屋内烧着的火炭已将室内烘烤得无比温暖。主人家自然是热情款待,长长的桌子上放了各种奶疙瘩、奶酪、酥油茶等小点心,身着蒙古族服装的男主人拿出马头琴和“苏尔”琴奏出民族乐曲,女主人和着放声歌唱,一时间屋内欢声笑语。
窗外,可爱调皮的图瓦人小孩吸引了我的注意。剪着独特发型的孩子们脸被冻得通红,却不甘于被厚厚的衣服束缚,拿起一根棍子和铲子便当成武器,对着照相机摆出各种战斗的姿势,或许是他们身上流淌着蒙古武士的血液吧,小小年纪骨子里带着的那份威武已经让人不可小觑。

阿勒泰地区是人类滑雪最早的起源地,这可不是随便说说,是经过考古学家考证并被国际认证的。从如今遗留下来的岩画中,可以了解到早在一万年前,阿勒泰地区生活的人们便脚踏毛皮滑雪板,开启了这项风靡世界的冬季运动。当年的游牧民族在冬天用冷杉木板和马小腿毛做了古老毛皮雪板在雪上滑行,技艺高超的还能一边追逐狩猎。有趣的是这一传统也沿袭至今,在如今的将军山滑雪场依然可以租用到这种古老滑雪板来滑雪。一到节庆,当地的哈萨克斯坦族人们便会穿上传统服装,拿出家中珍藏的毛皮滑雪板、手拿一根滑雪木杖出来秀技艺,有时还会展开一场古老滑雪比赛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