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海 鱼舞的冬天
“咚咚”“咚咚”
乌伦古湖冬季
人声啸啸车辚辚
冰面上闪着童话般的光亮
拉网渔民们快活地在冰面上
闹腾着,追逐着,飞翔着
引千军万马在苍茫的雪野四周喧响
渔民的手臂要唤醒沉睡的薄冰
捕获着覆盖在水下丰富的收成
鱼儿们好像在梦中受了惊吓
在网里扑腾跳跃“噗噗”的挣扎
打鱼人就要揭开了这冰冷的面纱,

“出鱼了出鱼了”
凿冰的“咚咚”声,
清脆纷沓的马蹄声,
鱼把头激昂有力的号子声,
鱼出水面的欢笑声在一起交融,
与冬捕渔猎独特奇妙的相映,
久久飘荡在福海冬日的上空,
鱼儿们在平展如镜的冰面上舞动,
摆动着雪的妩媚摆动着我的心情,
摆动着四面八方涌来关注的目光,
摆动着令冰雪世界惊叹的冬日奇景........

冬天,新疆格外寒冷。在北部的阿勒泰地区,更是呵气成冰,室外温度经常在零下40摄氏度以下。但每年冬天,在阿勒泰的福海县的乌伦古湖,都会举行一项热闹非常的传统民俗活动——凿冰捕鱼。近几年来,这个活动已经发展成为冬捕节了。
乌伦古,蒙古语是云雾的意思。这个名字的由来,据说是在13世纪初,成吉思汗大军西征的时候,经过这里,看见这片浩荡的水泊,烟波浩淼,云生雾涌,就给这里起了乌伦古的名字。
乌伦古湖是因乌伦古河而形成的湖,位于阿尔泰山下,是个深陷的湖泊。湖泊一分为二,一大一小,被当地人称为大、小海子。两湖泊水域总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近8.3米。是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也是新疆两大渔业基地之一。
夏天的时候,站在高处,可以看到乌伦古湖就像一个葫芦。湖的两面是山,一面是开阔的平原,另一面是沙漠。它们的组合,本身就具有传奇色彩。在这样一个奇特的水世界里,生长着狗鱼、黑鱼等珍贵鱼类。冬日的乌伦古湖银装素裹,成了一个冰雪世界。
每年1月末开始,福海县乌伦古湖的冰面上就会热闹起来。四面八方的人们聚集到乌伦古上,热切的期待新年第一网大鱼,给自己及家人带来“福气”。从这一天开始,福海冬捕节也正式拉开帷幕。
最先进行的是乌伦古湖冬捕的传统仪式——祭湖。中午时分,几十名壮汉,身穿羊皮棉袄,在鱼把头的带领下,单腿跪地,在冰面上手捧白酒,为即将开始的冬捕活动纳福祭祀。

在鱼把头的带领下,渔工们“一路平安、年年有余”的祝福声响彻云霄。随后,几十名渔工将面前的一碗白酒一饮而尽,依次走到一个坑边,将手中的空碗,用力砸向坑内。据说这代表着平安吉祥的祝愿。
据了解,这种“祭湖”仪式有两层含义:一是通过祭湖祭祀天父、地母、湖神,保佑万物生灵永续繁衍,百姓生活吉祥安康;二是通过祭网,唤醒已经沉睡的渔网,张网下湖,顺畅平安。
当庄严的祭祀仪式结束后,激动人心的大拉网表演开始了。数千名游客观看了由“下网”、“穿杆”、“行网”、“出鱼”等程序组成的大拉网表演活动。几千游客把出网通道围得水泄不通,争相观看,生怕错过了精彩的一幕。
在现场,最威风的莫过于鱼把头了。有经验的鱼把头知道在冰面哪里凿冰眼,穿杆。如果下网的冰眼选不好,很可能几十个人忙碌一天,也会一无所获。反之,如果选冰眼正确,一网就能打出上万斤鱼,最多的一网甚至能达到10万斤。
冬捕讲究的是集体作战,团体间有协作有分工。从清晨开始,渔工们就开始了一天的辛苦劳作。

在乌伦古湖上作业的渔工们各个都是全副武装,穿长靴,厚棉衣、毛巾围脸。
湖面上寒气逼人,网还在不停地上升,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而一条鱼的影子也没有看到。一位渔工说:“再等半个钟头吧,到时候鱼就出来了,那就像开了锅一样!”
大约过去了一个小时,在人们的观望中,一张张大网从“玉门”似的冰洞缓缓而出,随着巨网的最后收起,一条又一条的狗鱼、鲤鱼、黑鱼被拉出水面。鱼儿上下翻滚、跳起落下,湖水好像沸腾了一样,而周围围观的人们则爆发出一阵阵的欢呼,现场相机的快门声此起彼伏,人们都想记录下着欢乐的一刻。 
一位游客,一边在冷风中不停颤抖着跺着脚,搓着手,一边兴奋地说:“第一次看,感觉挺好的,是一个特色景观。这些东西也没有经历过,来看一看挺好的。这次特意过来看一下,空气挺冷的,但是站在这看他们觉得心里挺热乎的,这些东西没有看过经历过,而且是这么冷的天时候,他们在这捕鱼,觉得他们真的挺辛苦的,所以说我看的挺热的,中午一定要去吃鱼,回乌鲁木齐一定带鱼。”
一年一度的乌伦古湖冬捕节,不仅给当地渔民带来了好收成,更给人们带去了更多的欢乐。欢迎您来新疆的福海县,一起来感受冰天雪地里捕鱼的乐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