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诗人舒婷来过的小巷

(2013-10-08 04:45:08)
标签:

神情

视线

街面

小道

身影

分类: 看南疆喀什和田

 女诗人舒婷来过的小巷

女诗人舒婷来过的小巷

 

      来自福建的著名女诗人舒婷一走进喀什小巷,便眉头紧锁,似乎有什么心事,左顾右盼,不露声色地观赏着。此时此刻,小巷装满了欢声笑语,更多的是思索。小巷因游人多而拥挤,显得沉闷而迷离,在这个别有洞天的小巷里,人们能够做些什么呢?于坚端着摄像机对着小巷的上上下下拍个没完没了,众人离去,他还流连忘返,以致差点儿失踪;舒婷所能做的只有低着头,缓缓地徘徊着,偶尔用细嫩的手掌抚摸着残破的墙壁,

 

女诗人舒婷来过的小巷

 

土黄色的墙皮剥落下来,灰尘遮住了她眼睛镜片,也不在意,一门心思地观赏着小巷如梦如诗的仙境。从住家户小院里伸出来的葡萄藤蔓,给这条灰色的小巷世界带来仅有的一抹生气,泥土和绿叶的气味弥漫在小巷,有种青涩的味道。诗人站在巷口凝望着对面正在拆迁的小巷,深深地呼吸了一口,又轻轻地叹了一声,便使劲盯着轰隆隆的铲车,像在苦苦思索着什么。

 

女诗人舒婷来过的小巷

   

      诗人们在想什么呢?没有人知道,只有诗人脚下的巷道砖块默默地记下了这一切,但是砖块不会说话,当你面对这些铺着的垒着的砖块的时候,它们保持着沉默,你只有从它们的眼神中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是的,砖块记得那一刻究竟发生了什么,当那个身影与诗人擦肩而过的时候,砖块记得很清楚。当时,在游人如织的巷子深处,隐约飘过来一个身影,诗人那时正低着头而没有在意,但是当这个与诗人擦肩而过的那一瞬间,诗人紧锁的眉头突然打开了,她闻到一阵从未有过的清香,这清香犹如一把钥匙,让她苦苦思索了的问题一下子有了答案。

 

女诗人舒婷来过的小巷

 

诗人自言自语地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老城区改造很有必要。”她疑惑地转过头去,只看见一位戴着绣花帽、身着艾得莱斯绸连衣裙的维吾尔族少女的婀娜背影,就在诗人迟疑间,少女已经转过了前面的弯道,消失在视线中,只有那阵莫名的清香还弥漫在巷子中,久久没有散去。困扰了诗人很久的问题就这么轻易地解决了,诗人的目光一下子变得坚定而自信,她撩开了前额的散发,毅然地迈开步子,走出了小巷,她这才发现,自己的创作灵感来了在喀什密如蛛网的小巷里,在约2平方公里左右的范围里,2.3万居民聚居,两三百条巷道交错密织。街区土石路面的巷道,宽一点的能走驴车,窄的两人并肩难行;街巷长的600多米,短的50米就到尽头。街巷东转西折,南弯北错,迂回曲折,看似路尽,却柳暗花明又见一巷,恰似《水浒传》里祝家庄的盘陀路。

 

女诗人舒婷来过的小巷

  

      据说,喀什古城的民居小巷蜿蜒而生、深远幽静,外人进入小巷很难分清前方有无通道。其实只要看着脚下便可一目了然。铺设小长条砖的是死胡同,而只要踩上了六角砖,就可以不慌不忙地赶上大街。

  可以想象,小巷院落初建时,该是宽敞的。然而,随着人口增加,人们逐渐在院落里加盖住房,院落便占去了一部分。随着代代繁衍生息,院落内再无地方扩展修房,于是就向院落四周连接墙体扩建住房。小巷,再也无法扩大家族的住宅,便开始向高空延伸,聪明的维吾尔人就在原来住房上加建一层,甚至两层,从此在民居中有了土楼房。人口多的住户连楼房也不够用时,有些人想出了个奇特的办法,在修二楼时,将楼延伸出去,跨过小街小巷搭建到对面,这种形式被逐渐推广,数百年来,渐渐形成了喀什小巷的“过街楼”景观。

 

女诗人舒婷来过的小巷

 

“过街楼”的巧妙体现了维吾尔人的聪明才智。它既不影响楼下行人行走,也不影响楼上人居住,在有限的范围内极大地利用了空间。除了“过街楼”,还有占街面一半的“半街楼”。在小巷深处还可看到将楼房盖在小巷十字路口上的“悬空楼”。从远处望去就像立在小巷内的炮楼或是碉堡。看过小巷街景各式楼台后,沿着小巷内的任何一条小道走去,便可看到沿巷道修建的民居院落大门依墙外而开,门都是两扇的,一户挨着一户。

 

女诗人舒婷来过的小巷

  

     在喀什,每一条小巷其实就是一个巴扎。你能想象宽不过10米,长不过几百米的街上汇聚着大大小小几百家手工作坊和摊点的情景吗?你能想象街道两旁依次排开的高低错落地悬挂或摆放手工业品的情景吗?富丽堂皇的地毯、美轮美奂的英吉沙小刀、琳琅满目的金银首饰……喀什人制作产品时表现出的专注的神态,他们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精雕细刻着……

 

女诗人舒婷来过的小巷
      走进“欧尔达西克巷”,不时有伊斯兰风格的雕花木栏阳台从半空伸出,提醒我们这里曾经是“格拉汉王宫”的所在地。巷中大小门窗紧闭,没有半点声响,让我们无从猜测里面的故事和思维,却又不愿放弃。门框上刻着美丽的图案,岁月的流逝虽使它变得模糊而残缺,却不能损害它固有的魅力。在这里仿佛还保留着中世纪的哑然和神秘气息。偶尔一株夹竹桃、无花果或石榴树俏皮的攀出土墙,为古巷神秘平添了一份灵气。突然,一扇剥落了红漆的雕花门轻轻开启,一张如同天使般的小脑袋钻出门缝,我知道我将无法用词汇来形容他的眼神,是多么的清澈、明亮,只能赶快用手中的DV将他永远的保存下来。

 女诗人舒婷来过的小巷

 

     身在小巷总会迷路。迷路即用于地理概念,也适用于心里概念。小巷落差很大,一环套一环,如此相同又如此古老。唯一能分割成片土黄民居的就是镶嵌着蓝绿磁片的清真寺。而清真寺的大门通常虚虚掩起,几个气定神闲的老人悠闲的坐在大门两侧,一群天真的维吾尔族小孩,在清真寺前的广场上游玩,大大的眼睛里流露出欢快、无邪的神情。

 

女诗人舒婷来过的小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荷花 胡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