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于阗玉的传说

(2013-08-27 12:03:01)
标签:

黄金

塔什古

淫欲

后裔

大小

分类: 看南疆喀什和田

于阗玉的传说

 

 

于阗玉的传说

 

  我们都知道于阗自古就是玉的故乡,是中国玉石的重要产地,可很少有人知道于阗为什么会被称作是玉的故乡?有人说,这一切其实都缘于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
  相传,古代于阗国的玉河畔,居住着技艺绝伦的老石匠和他的徒弟。在60岁生日那天,老石匠在玉河中拾到一块很大的羊脂玉,精心琢成一个漂亮的玉美人。看着自己雕出来的玉美人,老石匠情不自禁地说:“我要是有这样一个孩子该多好啊!”话刚说完,玉美人竟然真的变成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姑娘,认老石匠做父亲。老石匠非常高兴,给这个女儿取名为塔什古丽。

 

于阗玉的传说
  后来,老石匠去世了,塔什古丽与父亲的徒弟——小石匠相依为命,渐渐产生了爱情。可是,当地有一个恶霸,无意中见到了塔什古丽,立时对美貌的塔什古丽升起淫欲。他趁小石匠外出,抢走塔什古丽,逼迫塔什古丽成亲。塔什古丽坚决不从。恶霸强占不成,恼羞成怒,用刀砍塔什古丽。一刀下去,塔什古丽身上蹦出耀眼的火花,点燃了恶霸的家。恶霸和他的帮凶在大火中被烧死了。塔什古丽自己化成一股白烟,向玉石的故乡昆仑山飞去,一路上,她的身体里撒下了许多小石子,化为后人找玉的矿苗。

  当地人在讲起这个传说时,还会以一句谚语做总结:“宁做高山上的白玉,勿做巴依堂上的地毯。”看看,白玉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多么高洁呀。
  当然,以上这个故事只是一个传说,事实当然不可能是这么回事。那么,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

 

于阗玉的传说
  于阗玉,古称“昆山之玉”、“塞山之玉”或“钟山之玉”,清称“回部玉”,维吾尔族称“哈什”。它的出产地是号称“群玉之山”、“万山之祖”的昆仑山。《千字文》中也有“金生丽水,玉石昆仑”之说。
  于阗玉的利用早在7000多年以前,早在新石器时代之前,昆仑山下的原始人就发现了于阗玉,制成生产用具及装饰物品。

  于阗玉向中原的朝廷进贡是从殷商时期起,于阗玉大举东进,成为宫庭权贵用玉主体,统治者视其为宝物,商代已形成规模开发。在殷墟的“妇好”墓中,曾出土了700多件玉饰随葬品中,绝大多数都出自于阗。
  到了秦始皇开始,中国实行皇帝制,一直到清代,于阗玉成为帝王玉。王宫的玉器多是于阗玉制成,特别是象征皇权的玉玺多用玉制作的,其中绝大多数是于阗玉。
  到了隋唐时期,于阗仍然以玉产地著称于世。据古书记载,唐德宗继位后曾派使者到于阗国求玉,得到了一个玉枕、一个玉圭、五个玉佩、300个玉带挎以及其它玉器。

 

于阗玉的传说
  后来,唐人韦端符曾亲眼见到了名将李靖后裔珍藏的于阗玉带。这条玉带,是李靖平定萧铣后唐高祖赐予的。玉带镶嵌着13块玉,7块方形,6块菱形,每块玉附缀一环,用来佩带物事。
  再到后晋时期,高居海出使于阗,描叙了于阗采玉的情形。他说:“于阗境内有一条玉河,流至牛头山后,分成白玉河、绿玉河、乌玉河三条支流。虽然发源于同一条河流,但是各条支流中出产的宝玉颜色却与支流的名字一样。每年五、六月份,河水暴涨,玉石就从昆仑山顺流而下。每年出产玉石的多少,就由水这时水势的大小决定。到了七、八月份,河水水势减缓,人们就可以的哦河里采玉了。因为河里玉石太多,采集过程并不艰难,当地人把采玉叫做捞玉,可见当时于阗玉的开采多么容易。当时于阗国国法规定,玉石的采集要由官府首先进行。如果官府没有去采玉,任何人都不许到河边去。因为玉石资源丰富,于阗国里的大小器物以及衣服上的某些零件都常常是用于阗玉做的。现在中国的玉,大多都是从于阗来的。”

 于阗玉的传说 

     高居海的记载,比较全面地记载了于阗玉石的分布、采集季节、采集方式等。从他的记述可以看出,当时,玉石采集是于阗国的重要产业,由官方垄断。只有官方组织采集之后,才允许个人采集。直到宋代,朝廷使用的礼器及乘舆服御,仍然多是于阗玉。
  现在,于阗玉作为玉中精品,在玉器市场上大受追捧。最好的于阗玉价格,比黄金还要贵得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