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池 拉开帷幕的哈萨克风情园
天池在天山怀抱、海拔2000米高的山中,天池,瑶池也。当年西王母大宴宾客、与周穆王幽会的地方。它的水汇聚了天山冰雪融化成的水源,不可谓不碧清;天池宽阔宏大,四周山峰环绕,云杉密布,虽然不见雪山成群,但远处的峰峦间露出腾格里雪山一角,云遮雾绕,景色不可谓不美。

蓝天、白云、骏马、草原、绿茵茵的草地,衬托起一顶顶白色的毡房,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优美画面。游人至此,仿佛来到了骏马奔驰的草原,一阵阵悦耳的西部民歌,把游人吸引到哈萨克民族风情园的毡房前。门口身着民族节日盛装的哈萨克姑娘和热情好客帅气的小伙子掀开门帘,把客人请进毡房,脱掉鞋子,席地而坐,一边喝着香甜可口的奶茶,品尝着西疆的特色小吃,一边欣赏着动人的民族歌舞。哈萨克姑娘小伙们迷人的舞姿,让客人情不自禁地站起身来,随着音乐的节拍参与其中,欢歌笑语冲破毡房,在园区上空回荡,把快乐的音符传向远方,感染着更多的人们。

时光在快乐中悄然而去,不知不觉又到了晚餐时分,大家在毡房中挨几而坐,服务员呈上了哈萨克民族独特的手抓羊肉和手抓饭,那一道道哈萨克民族迎宾敬客的礼节,让人耳目一新,感受到“马背上的民族”尊老爱幼和热情好客的千年习俗,游人置身其中,留连忘返……哈萨克族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一直从事畜牧业,按季节转移牧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为了搬迁方便,每年春、夏、秋三季,都居住在一顶简易而灵活的毡房里,只有冬天才住房子。毡房,在哈语称为“宇”,用白色毡子做成,故被称为“白色的宫殿”。

毡房由围墙,房杆,顶圈,房毡及门组成。顶上有直径1米左右的圈孔,用顶毡遮盖,平时半开,遇风沙雨雪则遮合,门为雕花双扇木板门,高1.5米,宽0.8米,外挂芨芨草编织并有一层花毡的门帘。房内中间是火塘,右上方是床铺,正上方是垫桌,上放箱子被褥等。围墙上挂着锈花毛毡,地上铺满地毯。白毡房坚固耐用,防寒防雨防震,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居住舒适。
哈族人热情好客。待客无生熟,礼遇无族别。每到有客来访,在客人面前的台布上摆着包尔萨克、油饼、奶疙瘩、酥油等,倒上飘香的奶茶,端上马奶酒和清凉的酸奶,宰杀一只羔羊或小马驹,献上动听的劝酒歌,以表对来客的欢迎与祝福。

哈族人的饮食最有特色的是奶食,种类繁多,有奶皮子、酥油、酸奶子、马奶酒、奶茶等。节庆日是每个民族重要的民俗内容。哈萨民族的节日有肉孜节(9月),古尔邦节(宰牲节),那吾鲁孜节(3月21日)。庆礼有降生庆礼、骑马礼、割礼、猎礼等。婚礼有定婚仪式、娶亲仪式、典礼仪式。

哈萨克族人的一生,始终是在诗歌的海洋里度过的。比如婚礼、节日等,无一不是歌的世界,所以“歌和马是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这句谚语,正是哈萨克民族习俗的写照。
哈萨克族还有许多体育活动如:姑娘追、叼羊、赛马、马上抢布及马上射元宝等,这都体现了“马背民族”热情、奔放、豪爽、大度的精神风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