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回亿万年前的艾丁湖

(2013-08-11 04:41:44)
标签:

吸引力

泥淖

卤水

沼泽地

高温

分类: 昌吉哈密吐鲁番

重回亿万年前的艾丁湖

 

 

重回亿万年前的艾丁湖

  

     新疆吐鲁番地区的艾丁湖是中国内陆的最低点

     当我们仰视了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之后,就渴望观赏到中国内陆的最低点——吐鲁番的艾丁湖。于是,我们一行5人带着梦想出发了。太阳刚刚升起,我们租了一辆吉普车从吐鲁番市区出发,向南行驶50公里就来到了艾丁湖,门票10元。艾丁湖是一个内陆咸水湖,海拔高度是-154米,仅次于约旦的死海(-391米),是世界上第二个内陆低点,也是中国内陆的最低点,湖水平均深度0.8米。艾丁,维吾尔语意为月亮,艾丁湖,意为月光湖。艾丁湖是2.49亿年前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产物,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状况和典型的荒漠景观,使得中外游客到此游览、摄影、探险者络绎不绝。

 

重回亿万年前的艾丁湖

 

湖区的水域面积在逐年减少

 

     湖盆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8公里,面积124平方公里。湖水来自北部博格多山的河川径流、火焰山系的泉水、山前平原的坎儿井水,这几股补给源均转化为地下水补给艾丁湖。除地下水外,地表径流主要来自白杨河流经托克逊灌区的余水排入。这里气候极度干燥,年降水量仅仅有20毫米;湖水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200多倍,加上农灌用水,入湖水量大为减少。1958年勘察湖水面积尚有20平方公里,后来只在盆地西部的5平方公里范围内有部分积水。艾丁湖区由三部分组成,周围一圈宽约0.5-1公里,是含有大量盐类的坚硬盐地;中间一圈是盐沼泽;湖心是一片咸水。湖水矿化度高达210克/升,湖底以下约11米深范围内为含盐地层,据考证,艾丁湖早在2万年前就发展成了盐湖。

 

重回亿万年前的艾丁湖

 

气候极度干燥夏季气候酷热

 

    艾丁湖区年平均气温14℃,盛夏气温高涨。2011年7月14日,艾丁湖区域自动气象站记录的最高气温50.2℃,地表温度超过70℃,这是中国大陆首次观测的超过50℃的记录,成为全国最热的地方,也是世界最酷热干燥的地区之一。湖区管理人员向我们介绍,这里主要植被是碱蓬-禾草组成的盐化草甸及荒漠草原;还知道了草原大致分为五个类别:荒漠草原、典型草原、森林草原、沙地草原、草甸草原。

 

重回亿万年前的艾丁湖

 

渴望湖区水面扩大碧波荡漾

 

     建国以来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各个地区不断开采地下水,致使地表水向下渗漏,湖区水域面积快速缩小,眼前的水面仅有三个足球场那样大小。夏季也极少见到水禽及湿地鸟类,这里四周望不见游鱼飞鸟,唯有不时掠过的成群小飞虫和偶尔在脚下窜过的野兔、小鼠。据记载,1986年春见到红骨顶、白骨顶、草鹬、黑翅长脚鹬等候鸟在此地短时间逗留。在艾丁湖边,人们很容易被海市蜃楼和湖面干涸的假象迷惑,因而陷入泥潭。

     当我们一行人望着这平坦的白茫茫的盐硝湖底,多么希望往日的碧波涌流再现;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节约用水,少开采地下水,流入艾丁湖的河流上游减少截流,湖面水域就会不断扩大,周围的生态环境也会得到改善,水禽飞鸟也会重新回到艾丁湖。

 

重回亿万年前的艾丁湖
    艾丁湖,吐鲁番盆地中央一个大型盐湖和毗邻和微咸到咸水沼泽。位置 42°28′N,89°12′E;新疆,乌鲁木齐东南170公里,吐鲁番以南。水源来自周围山地及北面博格达山(主峰5,445米)的许多人工地下河道(坎尔井)。吐鲁番盆地(约350,000公顷)低于海平面,为世界第二低洼地,包括约200,000公顷盐漠,东面有一片大沙漠。就在盆地腹心偏南的地方,是中国最低的地方,海拔-155米,是仅次于约旦死海〔-391米〕的世界第二低地。面积:18,000公顷。海拔:海平面以下154米。

 

重回亿万年前的艾丁湖
  艾丁湖是一个内陆咸水湖,属第四纪承继性湖泊,形成于2.49亿年前的晚更新世晚期,是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产物,与青海柴达木盆地察尔干盐湖年龄相仿。现湖以外湖盆区均出露沙质粘土和盐壳,坚硬无比,盐壳下1米为卤水层。

 

重回亿万年前的艾丁湖


  艾丁湖是世界最酷热干燥的地区之一,年降水量不到20毫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几千倍,年平均气温14℃,极端高温达48℃,地表温度超过80℃。由碱蓬-禾草组成的盐化草甸及荒漠草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热量资源吸引了国内处学者与游客,是中国内著名的观光地之一。湿地鸟类夏季极少见到水禽,1986年春见到红骨顶、白骨顶、草鹬、黑翅长脚鹬等,往返于西伯利亚和迁徙水涉禽大多在此过境。干旱之年泥沼常常成为鸭类的陷阱和葬身之地。

 

重回亿万年前的艾丁湖


  远在千万年以前,艾丁湖还是一个面积比现在的湖水面积大1000倍的淡水湖泊。而今日艾丁湖,除西南部还残存很浅的湖水外,大部分是皱褶如波的干涸湖底,触目皆是银白晶莹的盐结晶体和盐壳,阳光映照下,闪闪发光。当地维吾尔人称之为“月光湖”。

  在艾丁湖边,人们很容易被海市蜃楼和湖面干涸的假象迷惑,因而往往陷入泥淖。这里四周望不见游鱼飞鸟,唯有不时掠过的成群小飞虫和偶尔在脚下窜过的野兔、小鼠。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状况和典型的荒漠景观,中外游客到此游览、摄影、探奇者络绎不绝。

 

重回亿万年前的艾丁湖


  艾丁湖水,主要来自西部喀拉乌成山42条现代冰川水汇流形成的阿拉沟河和北部博格达山南坡183条现代冰川水汇流形成的白杨沟河、大河沿沟河、塔尔朗沟河等7条河流,以及盆地北缘涌出的天山雪水潜流。
    亿万年前,艾丁湖曾是个近5万平方公里的内陆海,碧波鳞鳞,湖光山色,美丽诱人。斗转星移,沧海桑田,面积骤减,湖盆四周已变成寸草不生的盐清沼泽地。

 

重回亿万年前的艾丁湖
  艾丁湖湖区气候极端干旱,湖区景观极度荒凉,地表盐壳发育独特,构成了一幅未开垦的壮观的原始画面,从而对旅游者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