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远古城的伊犁将军府
伊犁将军府设在霍城县惠远镇城内,位于惠远镇东侧,南距伊犁河约7.5km,东南有惠远老城,周围为乡镇政府驻地,约占惠远城总面积的四分之一。1757年,清政府平定了准噶尔大小和卓的叛乱,统一了西域,为进一步开发巩固西北边疆,1762年,清政府在伊犁设立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作为当时新疆最高的行政和军事长官,统辖天山南北各路驻防城镇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当时将军府内设有将军,都统、领队等72个大小衙门及大药库,军粮仓库等设施,现多已被毁,仅存正厅及东西厢房金库、凉亭等建筑物,从残存的建筑物看,原将军府的主要建筑为四合院式,土木结构的飞檐式“人”字梁平房,地上铺25×25cm的方块砖,墙基为21×12.5×5cm
的长条形砖,内镶以土块,房内有用木板塔式的顶蓬,院内有回廊,府门楼在西面,为二层土木建筑,后部有凉亭、房檐朴素淡雅,无画梁雕刻。院内有回廊,后面有凉亭和一双石狮,凉亭造型质朴,雕花精巧,显示了清代高超的建筑技巧和工艺,石狮在雕刻的过程中,融汇了南方石狮的细腻形态特点与新疆雕刻的粗犷技巧特点,不同于一般北方石狮的凶猛威严,显得淳朴、憨拙。

自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首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到1912年辛亥革命期间历时150年,共有33人、48
人次担任过伊犁将军之职。35人担任过伊犁参赞大臣。在伊犁颇有建树、影响较大的伊犁将军有明瑞、阿桂、松筠、长龄、奕山、布彦泰、金顺、长庚、马亮等。首任伊犁将军明瑞,任职近5年,是伊犁军府体制开创时期。著名的伊犁九城中的惠远、宁远、惠宁、塔勒奇等城池的修建,就是在其任内并由阿桂协助完成的。在满营和绿营驻扎伊犁后,还同时组建了厄鲁特营、察哈尔营、锡伯营和索伦营。从此,“西域大地劲旅棋布,城廓星罗,宣国威于边疆,开一代之胜举”;第二任伊犁将军阿桂,早在伊犁初建时期,就以办事大臣身份来到伊犁,协助明瑞,平定了大小和卓之判乱,并在他的主持下,从南疆迁移维吾尔农民来伊犁屯田及率领绿营汉族军队屯田,继续完成伊犁九城的兴建,对开发伊犁、保卫伊犁,立下了汗马功勋。

松筠,是一位颇有作为的伊犁将军,他在伊犁修水利,兴旗屯,对边疆的长治久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松筠礼贤下士,不拘一格选人材。当时谪戍伊犁的大学士祁韵士、徐松等,就是在他的支持下写下了大量有关边疆史地的不朽之作。松筠还主持编修了《西陲总统事略》、《钦定新疆识略》等典籍。另外,如奕山、布彦泰在新疆农垦开发中也起过重要作用。长龄则亲自率军平定了张格尔之乱。金顺在从沙俄手中收回伊犁时发挥了作用。马亮在任内曾大力整修塔勒奇通道,为改善伊犁与关内的交通,做了许多实际工作。长庚是在内外尤其危及四起的清代末期两次出任伊犁将军的。面对沙俄的威胁,他练兵图强,操练新军,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举办近代工业,开办电灯电话,并积极恢复伊犁河谷的屯田,促进了伊犁经济的发展。首任伊犁参赞大臣阿桂,为伊犁设官之始,继后有爱隆阿、伊琳图、乌勒登、庆桂等。

伊犁将军府是清代伊犁将军府所在地,也是当时新疆军事、政治中心。旧城建于乾隆28年(1763年),濒伊犁河北岸,后为河水侵袭。同治十年(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后复遭拆毁。光绪八年(1882年)伊犁收复后,于旧城北7.5公里处另筑新城。因清朝新疆最高军政长官伊犁将军驻此,俗称伊犁大城。旧城城高约5米,周长5.6公里,雄伟险胜。惠远老城建成后,清政府还在周边建起了惠宁、熙春、拱宸、绥定、宁远、瞻德、广仁、塔尔奇8城,合称“伊犁九城”。伊犁九城在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时被毁。新城位于旧城北15公里,规制与旧城同。城内以钟鼓楼为中心,四条大街分别通向四城门。钟鼓楼是中国传统的三层三檐歇山顶砖木结构建筑,画梁雕栋,根基稳固,气宇不凡。

将军府遗址:位于霍城县惠远乡,与惠远钟鼓楼同在一处。清朝统一新疆后实行军府制,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
(简称伊犁将军、总统将军)一员,统辖全疆军政事务。幕府称为伊犁将军府,设在惠远城中,规模宏大。当时的府门、石狮、厅堂、金库、厢房以及后花园内的凉亭至今犹存。将军府曾是文化名人荟萃之地。洪亮吉、祁韵士、林则徐、邓廷帧等都曾谪戍于此。清代有关新疆的大量著述,多在这里落墨问世。
伊犁将军府位于伊犁河北岸的霍城县惠远乡,始建于1882年,是当时清政府统辖天山南北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新疆清代建筑的典范。这一古建筑群自清末至今曾作各种用途,由于年久失修,伊犁将军府古建筑群曾遭到过严重破坏,不同时期对其改造和改建也较多。新疆文管部门会同有关古建筑研究部门,在搜集大量史实和民间资料的基础上拟定了详尽、科学的维修方案,重现其原有的建筑风貌。从2001年起,国家文物局先后下拨450万元专款用于伊犁将军府的修缮,整个修缮工程依据国家文物保护法规和古建筑维修“修旧如旧”的要求进行,对现存建筑全面维修是以清代建筑的整体风格和当地同时期建筑的风格为基调,忠实原有各构件的样式、颜色和特征。
情景再现了林则徐在新疆的工作生活情况
清代乾隆为了加强在伊犁地区的治理,在这里设伊犁将军,建惠远城,并陆续在其周围建起惠宁、绥定、广仁、宁远、瞻德、拱宸、熙、塔尔奇八座卫星城,统称为“伊犁九城”。现保存较好的是被称为“伊犁九城”之首的惠远城,是当时我国西陲军、政治中心的伊犁将军府所在地。现城内还保留着将军府旧址,其正大门以及庭院中厅堂、曲径、回廊、将军亭的古韵依旧。惠远古城中心矗立者宏伟高大的钟鼓楼,登楼远眺,城内外风光尽收眼底。历史上,洪亮吉、祁韵士、林则徐、邓廷桢、徐松等著名谪士们都曾在此地留下辉煌业绩。林则徐率民开通水利,巩固边防,为民造福,受到了伊犁将军和各族人民的尊敬和信赖。林则徐在惠远虽然只有两年时间,但其日记、诗抄、书信留传甚多。
将军府内衙署惠远城内曾有规
模宏大的将军府、参赞大臣衙署、领队大臣衙署、绿营总兵公署、理事同知和抚民同知衙衙署等。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能看到如江南一般的清雅房屋和古香古色的家具摆设,几乎是没有的,而且这处房屋又位于伊犁边城的霍城,更是很稀罕的,这就是位于新疆伊犁霍城县的“伊犁将军府”。投入100余万元装饰一新的“伊犁将军府”2006年5月1日正式向游人全面开放,并且成为伊犁地区最具有旅游价值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物景点之一,而我有幸在它刚开放之际就走进了它的府门。
“伊犁将军府”位于伊犁霍城县惠远乡,与惠远钟鼓楼同在一处。清朝统一新疆后实行军府制,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总统将军)一员,统辖全疆军政事务。幕府称为伊犁将军府,设在惠远城中,规模宏大。将军府曾是文化名人荟萃之地,洪亮吉、祁韵士、林则徐、邓廷帧等都曾谪戍于此。清代有关新疆的大量著述,多在这里落墨问世。
走进修缮一新的“伊犁将军府”里,当年“将军府”的府门、石狮、厅堂、金库、厢房以及后花园内的凉亭至今犹存。2005年,霍城县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对“将军府”开展布展和园区环境绿化改造工作。目前已完成东、西营房“清代历史成列”的展板、展柜制作,配以特选的6位文武官员和名人志士仿真硅胶人像;大堂东、西厢房内宅仿清代布局隔断的制作,配以仿古家具的陈列,恢复了“伊犁将军府”过去陈设的原貌、外部环境中园区仿清代围墙和整个园区的绿化工作等。

一进大门就可看到当年将军府的府门,看上去满目苍桑,虽已经过整修,在六根木柱的支撑下仍有历经岁月风雨顽强毅立的傲然风骨,府门上的离离青草也似在向前来的人诉说着它不平凡的历史。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位于院落中的一对叫“人犬羊狮”的石狮子。我在陈列室解说员处了解到,当年之所以造了这么一对石狮子,首先在造型上显示了对当时的沙皇俄国的蔑视,因为它有一张蛤蟆嘴,有一对伊犁河里的鱼的眼睛,有一双看家狗的耳朵,更有一个绵羊一般的头,还有一条鹿的尾巴,最主要的是有一个像沙皇俄国人一样的大鼻子,因此它也被称为“六不像”。左边那个是雌的,因为有一个小的狮子爬在大狮子的左腿上,右边那个是雄的,据说当年有一个绣球踩在右脚下,但在文革期间被砸掉了。之所以把它们摆在将军府的院子里,就是让它们成年累月地不知疲倦地好好看守把护着“将军府”。这对石狮子可笑的造型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在给别人说起“伊犁将军府”时,第一个说起的就是这对石狮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三块石刻的界碑引起大家的注意,纷纷在猜测这倒底是什么。因为石界碑和石碑座放在一起,初看时都不知是做什么用的,上面刻有一个鹰的标志,还有一个数字。经了解才知道,这三块石界碑是当年清政府放在和沙皇俄国边界上的,但因沙皇俄国不遵守条约,私自往中国境内挪动界碑,为起警示教育作用,现在就把六块界碑中的三块放到将军府来,好让所有来的人都知道这段历史,而那个数字就是当年的界碑号。

“将军府”里的几棵槐树的槐花正在竞相开放,在经历多少刀光剑影、多少风霜雪雨后仍坚守在边疆土地的这些槐树,多少年来仍然开放出悠香的花朵,和这承载历史的“伊犁将军府”一样,同样是值得赞颂和的记载
这里曾经是清政府管理新疆的政治军事中心………这里曾经荟萃过众多的文化名人,并留下了辉煌业绩………
伊犁将军府遗址位于伊犁河北岸的霍城县惠远乡,与惠远钟鼓楼同在一处,建于光绪年间,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城内还保留着将军府旧址,伊犁将军府坐北朝南,院内古木参天,有厅堂、台榭、曲径、回廊,人们据此可以想像当年这里建筑的富丽堂皇。院墙上还残留炮台和枪眼,古韵依旧。惠远古城中心矗立着宏伟高大的钟鼓楼,登楼远眺,城内
外风光尽收眼底。

有趣的是,边疆将军府的石狮子与北京宫廷的造型和风格迥然异趣,不知缘何因由。
伊犁一直是新疆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历史上曾建有许多城镇在这里扼守边界,发展贸易。清乾隆皇帝为了加强对伊犁地区的治理,在清朝统一新疆后实行军府制,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
( 简称伊犁将军、总统将军 )
一员,统辖全疆军政事务。幕府称为伊犁将军府,设在惠远城中,规模宏大。是当时清政府统辖天山南北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的伊犁将军府的所在地。
据记载,惠远城周长“一千六百七十四丈”,城内店铺林立,百货云集,“市肆极称繁荣”。在惠远建城的前后一段时间里,在伊犁河北岸,又陆续在其周围建起惠宁、绥定、广仁、宁远、瞻德、拱宸、熙、塔尔奇八座卫星城,统称为“伊犁九城”。现保存较好的是被称为
“伊犁九城”之首的惠远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