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藏拉萨的“抓饭节”

(2013-07-31 06:07:08)
标签:

书面

后裔

吉采鲁

节日

生活习俗

分类: 见证美丽中国梦

西藏拉萨的“抓饭节”

 

西藏拉萨的“抓饭节”
新疆抓饭的美丽传说

 

     一千多年前,有个叫阿布艾里.依比西纳医生,晚年的时候,身体虚弱,吃药也无济于事,研究了一种饭食疗。选用羊肉、胡萝卜、洋葱、清油、羊油和大米加水加盐后小火焖熟。恢复健康。人都非常惊奇。他把这种“药方”传给了大家,一传十,十传百,便成为普遍吃的抓饭了。
    鲜为人知:拉萨藏族有穆斯林数千名。除伊斯兰传统的节日外,有独特的节日“抓饭节”(吃素食),夏天举行。清真寺现任亚古教长精通汉语、藏语、阿拉伯语、乌尔都语。

 

西藏拉萨的“抓饭节” 

    西藏拉萨在公元十世纪建有清真寺。1716年扩建,面积二百平米。1793年第二次维修,1959年曾遭破坏,1960年重修。2001年扩建,面积1160平方米。目前,拉萨清真大寺占地面积达26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整个院落东西长,南北短,形成平面布局不规则的格局,建筑结构由大门、前院、宿舍、宣礼塔、礼拜堂、浴室等组成。其中大门朝北,庄严肃穆;宣礼塔是一座高13米的四层六角塔,为石木结构,十分精巧;礼拜堂是主体建筑,矗立在高出地面一米左右的平台上,座西朝东,内有13根柱子,整个建筑占地面积有285平方米,堂内铺有大型地毯,西壁挂有麦加天房挂毯,北侧设有阿訇讲经的台座,呈现一派洁净清雅之氛围。可以说,拉萨清真大寺为所有定居或旅居在拉萨市内的伊斯兰教信仰者提供了自由而宽松的过正常宗教生活的场所。

 

西藏拉萨的“抓饭节”

   

    在此值得提出的是,拉萨古城除了清真大寺之外,还有两处按照穆斯林习俗建立的墓地,即拉萨市北郊的夺底山沟的墓地和拉萨市西郊的吉采鲁丁的墓地。按传统拉萨的穆斯林人每年8月份在夺底沟的穆斯林园林举行被称为“抓饭节”的节日,过去习惯进行10天野外娱乐活动,期间请阿訇讲古兰经,并举行礼拜、祈祷等宗教仪式。

 

西藏拉萨的“抓饭节”

   

     从历史上看,城镇藏族居民离不开穆斯林人。由于藏族人长期受藏传佛教的熏陶或受宗教观念影响,经商意识较淡泊,尤其忌讳大量杀生。所以,一来拉萨市场需要穆斯林商人来活跃,二来藏区城镇需求宰杀牲畜的专业人员。不难看出,现实社会的发展要求,决定了伊斯兰教最终在拉萨城区生根发芽。据有关文献史料,1903年,在拉萨城内约有200多从克什米尔和中国西部来的穆斯林人,他们主要从事经商活动,当时在拉萨不仅有清真寺,而且还有一个由中国西部穆斯林人开办的清真饭庄;1936年,仅从克什米尔来的穆斯林人数就达300人,当时他们大都身穿藏装,但男人缠头或妇女戴盖头,在饮食方面,也喜欢吃干肉和糌粑,以及喝奶茶或酥油茶。可以说,拉萨穆斯林人身上具有浓厚的藏文化风格,不仅他们的生活习俗十分接近拉萨藏族居民,而且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主要用藏语言来交际。然而,绝大多数祖籍克什米尔的穆斯林人,于1959年(或1960年初)返回故里。根据1992年的统计,居住在拉萨市内的穆斯林人近2000人,约占西藏自治区境内穆斯林人总数的三分之二强。

 

西藏拉萨的“抓饭节”

   

    拉萨的藏回,是穆斯林与藏族的通婚后裔
   (2005)统计显示,拉萨市内的穆斯林居民达400户,4000多人,其中大多数居住在拉萨市城关区河坝林居委会管辖。这群长期同藏族一起居住在拉萨市内的穆斯林人,除了禁忌猪肉、很少喝酒以及妇女戴盖头外,无论从着装、语言还是生活习俗、日常休闲,都同拉萨藏族居民之间没有任何鲜明的差异。
     从巴燕镇西南行是卡力岗地区,现在依次是阿什隆和德恒隆乡。这里有一部分人昔日是藏族,今日是回族,风俗上既不同于回族,又区别于藏族,具有鲜明的特点。他们引起了民族学者和文化学者的极大兴趣,书面上称之为“昔藏今回”。


 

西藏拉萨的“抓饭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