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坂城 温柔的回族姑娘
多少年来,我最向往的地方不是繁华闹市,不是名山大川,而是西部遥远的大坂城。只要一听到“大坂城的姑娘”,脑海中就情不自禁地浮起一幅充满草原野味的浪漫风情画。那梳着油黑长辫,有双秋波般大眼睛的达坂城姑娘,一定是个“回头一笑百媚生”,既美丽又奔放的维族少女。能遇到这样的姑娘,那该多幸福啊。所以,当我终于有机会到新疆时,第一件事就是直奔大坂城。
到了乌鲁木齐才知道,达坂城是郊区的一个小镇,距乌市仅几十公里。但不知怎么搞的如此有名的地方竟没有成为旅游热点,每天只有一趟普通班车往返。幸而在乌市遇到一位当老板的福建老乡,很热心地派了一部轿车送我去达坂城。开车的小陈告诉我说,达坂城主要是回族聚居地。回族姑娘不是歌中描绘的那种模样。王洛宾描写的,可能是当地人叫“二转子”的维汉混血姑娘。

轿车沿着高速公路飞快前进,两边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看到第一片白杨绿洲时,也看到了达坂城镇的路标。民居全是低矮的砖混平房。街道两边有各种各样的店面,以餐馆居多。商业气息很浓。还有几个大瓜棚,堆着许多绿花皮大西瓜,甜美无比。难怪乎王洛宾要大加称赞。
达坂城的名产还有肛鳟鱼,每条有三十多公分长,如纺锤状,呈青兰色。肉质特别结实,味道相当不错。在一家小餐馆里,我还吃了当地风味手抓羊肉,其细嫩鲜美的程度,在我们南方极难遇到。
吃饱喝足后,我在小镇四处走动,以期有所“艳遇”。(千万别想歪哦,我的意思是遇到美艳的姑娘)我看到一个挂着达坂城农贸市场横牌的大礼堂,里边熙熙攘攘,便走了进去。里边摆着许多卖酸奶的小摊,摊主大多是个子壮实脸膛红黑的中年妇女,却没有一个长辫子的姑娘,令我好不失望。离开农贸市场时,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叮叮咚咚的吉它声。循声而去,竟是一位姑娘斜靠在路边的白杨树下拨弄吉它。

她一头披肩长发,眼睛大大,睫毛长长,肤色红润,一身普通便装,显得别有风韵。我走过去,她放下手中吉它,朝我微微一笑,很大方地闲谈起来。她告诉我她是本地人,回族,高中毕业后跟着哥哥开照相馆,已有两年。我问她生意如何,她说前两年很好。但是自从高速公路修好后,民工们走了,路经的汽车也少了。不过全镇就只她这一家,所以还过得去。其它的生意就冷淡多了。年轻人闲不住,都跑到乌市和外地找事做了。我这才明白,难怪看不到年轻姑娘了。
我问她知不知道“达坂城的姑娘”,她说知道呀,那个时代的姑娘都是梳长辫子的嘛。可现在谁还有闲空弄辫子呢?小陈也满怀踌躇地告诉了我一个秘密。当年他开大车时,常在达坂城的一家小餐馆加水吃饭。这家餐馆老板有个侄女,长得呀,真是漂亮!眼睛会说话。

每当他停下车时,都会准备好香喷喷的手抓肉和鲜美的肛鳟鱼。可惜因为工作关系,他好久没来了。今天问一下,那姑娘也到乌市去做事了。达坂城的姑娘谈情说爱都很含蓄,并不象王洛宾歌中唱的那样浪漫。为了爱,小陈决心去找那位有着漂亮眼睛的姑娘。
这让我感慨万千。那时达坂城姑娘的命运,只有跟随着爱人走,还要带着钱财,领着妹妹。而今天,她们为了自己的幸福,却勇敢的奔向四方闯荡天下。社会发展造就了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一代新人,给大坂城带来了新的希望与生机。唯一遗憾的是:她们为什么不在家乡发展,来个“达坂城的姑娘”风情游,让所有的游客都为她们的迷人风采倾倒呢?
达坂城的村民,大多是回族和维吾尔族,也有少数汉族人,他们农耕放牧和睦共处。这里的回民自称“回回”。传说很早以前波斯商人来中国经商,看中这块商驿站风水宝地,便在这里同本地人结婚,生儿育女,安居乐业。根据史书的记载,我国唐宋时期就有了回族的先民,他们包括来自阿拉伯、波斯、中亚的商人、使臣、学者,和我国的汉人、蒙古人以及其他民族人民,在长期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而成。北宋时期已有“回回”之称;至明代,“回回人”已逐渐形成回族的共同体,并不断发展壮大;至清代,回族已遍布中国大地。新疆的回回人。像达坂城这样的位于交通要冲的小绿洲,很容易成为他们乐意长留久安的地方。
达坂城由于回族人较多,回族的风土民情也就比较突出。旅游者在这里停车歇足时,最受吸引的就是那懑街的回族风味小食档,什么羊肉拌面、炒面、烩面、打卤面、锅贴、饺子、包子、馄饨、油糕、凉粉、凉皮、粉汤、糖酥馍、麻花及手抓肉、黄焖羊肉、羊肉抓饭。真是应有尽有,数不胜数,让你大饱口福。其中的油炸大豆,又脆又香,是达坂城最出名的风味小吃,游客不妨一尝。

原本以为,城内居住是维吾尔人。可导游告诉我们,达坂城主要是回族的集聚地。是王洛宾的一首“达坂城的姑娘”,使得达坂城名扬天下:“带着你的嫁妆,带着你的妹妹,赶着马车来”……

达坂城约建于1600年前,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是古西域的历史名城。此城依山势扼丝绸之路上著名的白水涧道峡谷,自古就是屯兵驻守之处。据《西州图经》记载:“白水涧道,右道出闪河县界,至西北向处月以西诸蕃,足水草,通车马”,故称此城为白水镇。然而,当地的居民对这个地方口头流传的另一个名字却是“达坂城”。久而久之,人们渐渐淡忘了白水镇这个带有军事色彩的名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