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可爱幸福的一家
我可爱幸福的一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479
  • 关注人气:1,2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白天鹅”的毡房

(2013-06-25 19:07:38)
标签:

多大

房门

蘑菇

白宫

经济条件

分类: 新疆游记与杂谈

走进“白天鹅”的毡房

 

 

走进“白天鹅”的毡房


     哈萨克一词有白天鹅的意思。白天鹅是纯洁、自由、美好、幸福的象征,根据哈萨克族古老的传说,每个哈萨克人都相信自己是白天鹅的后裔。他们热情好客,相互扶助,拥有“没有乞丐的民族”美誉。他们坚毅刚强,在一次次迁徙转场中磨砺着草原勇士的性格。“马与歌是哈萨克的翅膀”,这是哈萨克族古老的谚语。哈萨克人热爱骏马,热爱歌唱,在马背上与歌声里孕育着自己的文明。

 

走进“白天鹅”的毡房
  

    在新疆广袤无垠的草原上,缀满了白色蘑菇似的毡房,由于毡房是由白色毡子做成的,里面又布置得十分讲究,所以人们称之为“白宫”。

    新疆哈萨克族的毡房历史比较悠久。嫁给哈萨克族祖先乌孙王的细君公主在《黄鹤》歌中唱到:“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食兮酪为浆……”这首诗中就描写了毡房。看来,哈萨克的毡房最少也有最少两千年的历史了。

 

走进“白天鹅”的毡房

  

    毡房高一般在三米左右,占地面积二三十平方米,四周是环形的毡墙,上面是圆形的屋顶。毡房的骨架是戈壁滩上的红柳木做的;外围的墙篱是用芨芨草编的;横竖交错成菱形的围墙也是用细红柳木做的;连接的材料是牛皮绳和牛筋;门框和门用松木制作。除此之外,要用大量的毡子和毛绳,整个毡房不用一枚钉子。牧区的哈萨克族一年要搬十几次家,除冬季外,一年三季都要住这种毡房。这种毡房不仅具有便于携带、坚固和轻便等优点,而且,拆卸和安装也很容易,一般两个多小时即可“盖”起来,所以很受牧民的欢迎。

 

走进“白天鹅”的毡房

  

     整个毡房看起来用的东西不多,但建造一个毡房得花很大力气。因为所有的建材全部是用手工加工而成的。就拿作为墙篱的芨芨草来说,都要长短、粗细一致,每根都绕有红、黄、绿、白、黑等色毛线,并要排成美丽、和谐的图案。一座毡房几乎要用上千根芨芨草,这得花多大功夫啊。

 

 

走进“白天鹅”的毡房

  

     毡房的大小是根据房墙的多少来定的。一般的毡房多用六块毡墙。每块房墙宽约2~3米,高约1.7~2米;如果人口多,经济条件好,可建造8~10块房墙的毡房。普通的毡房造价现在达到四五千元。

 

走进“白天鹅”的毡房

  

     毡房的设计者和建造者,不仅使毡房轻便耐用,而且富有浓厚的民族艺术特色,扎围墙用的彩色主带,宽约20~40公分。全部是用五颜六色的毛线织成的,花纹美丽大方。这种彩带主要用于捆房墙和房杆的接头处,不仅起到使毡房牢固的作用,而且使毡房显得“富丽堂皇”。房门制作的也很讲究,并雕有花纹和绘有图案,吊在门上的毡子也用彩色的绒线,绣出各种鲜艳夺目的图案,显得大方,又富有艺术感染力。

 

走进“白天鹅”的毡房

  

      也许有的毡房在外表看,不怎么起眼,但在内部却布置的大方、合理,井井有条,试想在一个只有30多平方米的毡房内,既要有“客厅”、“卧室”,又要有“伙房”、“库房”。要安排得好是不容易的。毡房的门一般朝东开。毡房的前半部分放物品、用具,后半部分住人、待客。有时三代人要住在一个毡房里,他们也会安排得很好。

 

走进“白天鹅”的毡房

 

 

进门左上方是儿子和儿媳妇的床位,床前挂有缎幔;正中上方摆被、褥、衣、箱等物;右上方是主人的床位,有的还设有特制的床,一般不允许晚辈在上面坐卧,正中的衣物箱子前,铺有华丽的毡子和地毯,是客人坐的席位;右下方摆有食物和饮具;左下方放置牲畜用具和猎具’正中央的天窗下放铁皮炉。毡房的四周几乎摆满了东西,中间还留有很大的空隙,一般来十几位客人也不显得拥挤,有时在毡房里举行赛歌会、音乐会和舞会,可想而之这草原上的“白宫”容量有多大啊!


 

走进“白天鹅”的毡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