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色草原上的“秦腔人家"
“我从小就喜欢秦腔,喜欢那种豪放唱腔,听起来是那么舒心。现在演出基本是在乡村、公园等演出,很少的一点报酬,大多数的时候是免费的,但是我还是喜欢唱,喜欢在台上个乡邻乡亲带来快活,看到乡亲们兴高采烈欢呼着,我就很满足……曹雪艳说。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小营盘镇多兰特布拉格村原秦剧团团长司锐华的家中,了解了博乐市家喻户晓的农民秦剧团部分演员。
走进到院里,几件土房是背景,一小块清扫干净的空地是舞台,几名头饰华美。戏服花纹古朴、色彩绚丽的演员正在演唱秦腔经典曲目《铡美案》,高亢豪放的唱腔、精准的一招一式,跌宕起伏的演奏让人有种空间错乱的感觉。而观看村民大有古稀老人,小有2-3岁孩子都看的津津有味。

小营盘镇特布拉格村现有人口140余人,该农民秦剧团成立于1982年7月,演职人员21户81人,是一个“以农养艺”的基层文化团体,也是整个博州乡镇唯一一个专业文艺团体。当时组建农民业余秦剧团时,镇领导提出“以农养艺”的发展定位,先后从西安戏剧学校、乌鲁木齐秦剧团学员班等单位招了一批有一定秦腔功底的年轻人,然后给他们划拨了184亩耕地,要求他们边种地,边为本镇乃至周边农村、团场众多喜爱秦剧的群众表演秦腔艺术。
30年过去了,从来没有哪个机构给他们开过工资,这个全疆独一无二、清一色由“泥腿子”唯凭借着对秦腔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热爱,经受住了各种考验,他们中有些人离开了,更多的人却坚持了下来,他们凭借着对文化艺术的热爱,扎根在乡村,活跃在乡村,执着的守护着秦腔这一古老的民族戏曲艺术,把它传播的更广,带给身边的乡亲邻里美的艺术感受。

现任团长高奋祥介绍,今年7月将秦腔剧团作为一个文化单位进行管理,管理人员是3人,享受村干部的工资待遇。最重要的是政府现在对剧团进行重点扶持,结合剧团发展投资35万元修建了250平方米的排练室。另外对剧团而言,加强管理,努力提高演出水平,将秦腔剧团打造成“以农养艺”的优秀基层文化团体。更好服务群众各方面的文化需求。
一场《铡美案》粗犷奔放的唱腔迎来了整整掌声
原剧团团长司锐华说:“过去秦剧团每年除了在博乐市各乡镇演出,还到伊犁、塔城等地演秦剧,那些地方也有很多老百姓喜欢秦剧。1997年以后,秦剧团由于缺乏经费等原因,基本上不再到外地演出,但每年还会在博乐市城乡义务演出10余场次,他们就想把秦腔这一古老的民族戏曲艺术守护下去。现在我们忙的时候是农民,闲的时候是演员。为了秦腔,我们可以无偿奉献。”
前来观看的的村民卓小亚兴奋地说,我很喜欢看秦腔,我妈妈也喜欢也是剧团的,还是自学的呢,每次碰到演出,无论在哪里,我都要去观看。现在,我小弟弟一接电话第一声,都要来一句秦腔的腔调。

目前,秦剧团每家每户都有人会唱秦腔,至少会演奏一种乐器,文乐队、武乐队人员也都齐全。剧团至今保留了十多个剧目,如《苏武牧羊》、《金沙滩》、《劈山救母》、《窦娥冤》等,每个剧目演出时间需要两到三个小时。
今天,听到记者要来剧团,于是在博乐开出租车、开饭馆的演员得知这个消息,都放下了挣钱的“活计”,参与演出《铡美案》秦腔曲目,粗犷奔放的唱腔已经传到了我们的耳中,让我们享受一场乡村剧团带来不一样感受,而剧团演员没有一点怨言,反倒为能演出、能展示秦腔而高兴。
据悉,小营盘镇农民秦腔业余剧团目前最老的成员74岁,最小的成员18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