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吉沙 叮叮当当的制刀人

(2013-06-11 10:58:12)
标签:

炉子

花纹

典型

剪刀

名师

分类: 看南疆喀什和田

英吉沙 <wbr>叮叮当当的制刀人

英吉沙 叮叮当当的制刀人


    西北少数民族男子大多喜欢带刀,除了早期游牧部落的遗传基因,还与日常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譬如新疆,一年四季,瓜果飘香,尤其夏天,天天吃瓜,少不了刀。在牧区,刀对牧民来说显得特别重要,宰羊牛,剥牲皮,收拾杂碎,吃手抓肉,修理马鞍,外出打猎更是身不离刀,况且一把镶宝嵌玉工艺精美的英吉沙刀佩带在男人身上无疑是最好的饰品。

 

英吉沙 <wbr>叮叮当当的制刀人

     

英吉沙小刀就和北京的“王麻子剪刀”一样,在新疆颇有名气。英吉沙小刀因产地在英吉沙县而得名,是喀什地区的传统名牌手工艺品之一,约有400多年的历史。

 

 英吉沙 <wbr>叮叮当当的制刀人

 

打制英吉沙刀,刀柄最费功夫,手艺高低常常在刀柄上见真章

   

      英吉沙是维语“英吉沙尔”的汉语简称,意思为新城,距离喀什69公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驿站。如今315国道纵贯县境,看上去像喀什的一座卫星城市。16世纪末,英吉沙尔芒辛乡卡尔瓦西村有位叫买买提。库拉洪的铁匠打制的木柄小刀,工艺精美,刀锋锐利,人们竞相购买,销量惊人。附近村民纷纷仿制,从而形成了制刀产业,代代相传。四百多年来,工匠们从珠宝饰品中获得灵感,不断创新,制作出各种款式造型的小刀,用黄铜、白银做刀柄,镶嵌贝壳、玉石,甚至珠宝,刻上富有民族持色的图案,备受推祟,声名大振,与甘肃保安腰刀、内蒙蒙古刀,成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名刀之一。

 

英吉沙 <wbr>叮叮当当的制刀人

   

    从那时起,叮叮当当的锻打声每天在卡尔瓦西村响个不停,只有星期五(居玛日)的礼拜和星期天的巴扎(赶集),村里才会稍稍安静。艾合买提,生于卡尔瓦西村的制刀世家,曾为新疆旅游交易会定制一批经典款的英吉沙小刀,在业内颇有名气。我在喀什去和田,途经英吉沙,心想如果在英吉沙商店买一把刀作纪念,那就成了典型的“到此一游”。

 

英吉沙 <wbr>叮叮当当的制刀人


打制英吉沙刀,刀柄最费功夫,手艺高低常常在刀柄上见真章古老的开刃方法。

 

英吉沙 <wbr>叮叮当当的制刀人
   

    制作英吉沙刀大致有几道工序,锻打出钿胚,用锉刀磨光,再淬火处理。淬火是工匠世代传承的绝技,相互保密,绝不外传。经过名师淬火处理过的英吉沙刀,刀锋锐利,不易崩口、卷刃。一把英吉沙刀须数次淬火处理,再轻打细锤成形,开始做刀柄。实际上做刀柄最费工夫,不仅在白银上刻出花纹图案,还要镶嵌贝壳装饰,手艺高低常常在刀柄上见真章。

 

英吉沙 <wbr>叮叮当当的制刀人

 

   

   通常英吉沙刀以刀柄所选材质和做工来定价,普通的木质、牛角、黄铜;讲究的白银镶嵌贝壳;高贵的黄金镶嵌宝石,奢华无比,买去作为收藏。刀柄完成后,布条缠裹,刀刃在飞转的砂轮上打磨、抛光,火星飞溅,最后开封。英吉沙刀的标记,有新月形、葫芦形、石榴花形、巴旦姆花形等图案,根据每个工匠的习惯选择。


英吉沙 <wbr>叮叮当当的制刀人

刻完巴旦姆花图案的英吉沙刀在炉子中烧红后,再进行淬火处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