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新疆伊吾日全食出现美丽的钻石环
在太阳将要被月亮完全挡住时,在日面的东边缘会突然出现一弧像钻石似的光芒,好像钻石戒指上引人注目的闪耀光芒,这就是钻石环...
伊吾 “躲”在边境上最袖珍的小城
伊吾县是新疆最东部的县城,人口只有1.8万人,县城人口不足5千,难怪有人称它为“中国最袖珍的县城”。都说条条大路通北京,302省道却是条死胡同。它以哈密口门子为起点,到了伊吾县城就算是到了终点,再向前就到蒙古国了。
伊吾县城坐落在东天山一条狭长的褶皱里。一条只有800米左右长的街道顺着伊吾河东西向延展。县城四面环抱着峻峭的山峰,黑赫色的山峰在蓝天的映衬下越发显现出冷俊、威严。
伊吾实在是太小了,小的名不见经传,就算你问起新疆本地人,相信也会有许多人说“不知道、没听说过”。那些知道伊吾的人当中怕是有许多也是从著名的“伊吾40天”中知道伊吾的,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伊吾地处偏远,在这个人口泛滥的年代,这的确也是个优势,这里有许多未曾被游人践踏过的地方,这里有未曾污染过的空气、草场,这里有新疆最美味的盐池羊肉。这里还有很多神秘的地方,譬如喀尔里克冰川,它位于盐池乡政府南10公里处,海拔高度4888米,至今仍是一处尚无一人攀到顶峰的处女峰。
“一条路三盏灯,一脚油门就出城”。转眼就出了小小的伊吾县城。回到伊吾、巴里坤的交叉路口,回首遥望远山,小城伊吾早以隐没在了群山的褶皱里
伊吾县城很小,在两山相夹之间有一条小河流过,县城就顺着小河而建。它的地势险要,是通向蒙古共和国的通道。小城很幽静。

已经有近百年历史的下马崖“清泉节”,已经被当地农牧民看做和“肉孜节”、“古尔邦节”一样重要的节日。随着慕名而来的游客的增多,“清泉节”的魅力更是被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在伊吾县,矗立着一座闻名当地的军功马塑像,更流传着一个关于“英雄马”的动人故事。
1950年3月29日,国民党特务勾结国民党伊吾县县长艾拜都拉,趁我军立足未稳,以7倍于我的兵力发动突袭,占据伊吾城四周高山,燃起了叛乱战火。驻守在伊吾城的我人民解放军当即反击,不到1小时就夺回了北山主峰碉堡。北山主峰山势陡峭,道路崎岖。叛匪对北山碉堡实施着严密的火力封锁,碉堡中我军的补给完全中断,水的供给最为紧迫。
山下的2连决定由战士吴小牛带上一匹身经百战、驰骋疆场6000多公里的枣骝马去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当日黄昏时分,吴小牛牵着驮负两大桶水的枣骝马出发了。途经开阔地带时,他就拉马快跑,在隐蔽地带稍事休息后,再往山上爬。枣骝马很通人性,当叛匪开火袭击时,它就随吴小牛就地卧倒;当北山右侧主峰战士们开火压制敌人火力时,吴小牛轻轻拍一下枣骝马,如同听到命令的它便冒着枪林弹雨,以最快的速度冲上主峰。将水送达后,枣骝马浑身上下热汗直流,喘着粗气,战士们亲切地给它擦汗时,它就摇摇耳朵,表示“谢意”。

胜利完成了首次任务后,枣骝马就单独执行任务了。每天傍晚,吴小牛将两只大木桶放上马背,有时还会捆上弹药、粮食、信件等,而后将它拉到路口,指指北山主峰。枣骝马仿佛知道自己在执行特殊而艰巨的任务,它背驮大木桶独自沿后山的小路下去,混入山下的马群,然后又悄悄绕到小河边为木桶装水。令人称奇的是:这匹训练有素的军马在负桶取水时竟懂得跪卧水中将两只木桶灌满,再起身悄悄地绕回山坡,向北山主峰奔去。途中,它像一名富有战斗经验的老战士,时而卧下隐蔽,时而跃起疾驰,灵活地穿越叛匪的一道道严密封锁线。当它感到最危险的时候,便发出“咴儿咴儿”的嘶鸣,要求战士给予火力掩护,直到将水和物资安全送到北山主峰碉堡。

长达40天的“伊吾保卫战”,勇敢的枣骝马将生命安危置之度外,连续40次沉着机智地完成了危险艰巨的送水、送粮、送弹药重任,为战斗的最后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战斗结束后,枣骝军马的故事传遍全国,彭德怀元帅专程发来慰问电。同时,它还被军委批准荣立三等功,并作出“不作退役处理”的决定。1967年11月,这匹军功马老死于伊吾,战士们为它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将它厚葬于北山主峰下。1988年5月,伊吾县人民政府在县城西圆盘山上建起了大理石军功马塑像,并立“军功马纪念碑”以志纪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