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宫式的民居 “阿依旺赛莱”
位于新疆喀什市内的一幢“阿依旺”式民居。“阿依旺”是维吾尔族居住区的一种住宅形式。这种建筑内室布局巧妙,房中套房,外墙架构结实,雕饰精美。
民居,是中国人生活的基本空间单元。从一家之院到群居大院,中国民居见证了族群的繁衍和时代的变迁,成为千年不老的历史记忆。中国疆域辽阔,历史悠久,自然和人文环境不尽相同,各地民居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这在世界建筑史也较为少见。中国的民居种类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如华北地区的四合院、西北地区的窑洞、福建的土楼、安徽的徽派建筑群、山西的“大院式”民居、西藏的碉房、内蒙古的蒙古包以及具有“中西合璧”特色的广东开平碉楼、上海“石库门”等,另外还有一批保存有大量古民居建筑的古城。这些传统民居,或豪迈大气,或精巧雅致,或功能独特,或科学实用,构成了一个个奇妙无比的“民居世界”。中国的传统民居饱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信息,它不仅有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社会风俗价值和景观审美价值,更是中国数千年来各种文化交融共存,各民族相互学习、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精神的缩影。
阿依旺赛莱式民居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沿塔里木盆地沙漠边缘的城镇和农村,特别是于田、墨玉、民丰、皮山、和田、莎车、喀什等地,其中和田地区最多。《和田方志》、《新疆维吾尔建筑装饰》、《和田简史》、《中日、日中共同尼雅遗迹学术调查报书》(第一卷)等书籍中都有过记载。
人们推测,尼雅遗迹中那些坦露在沙漠中木桩,就是和田“阿依旺赛莱”式建筑的形式。
据考证,和田这种建筑形式大约在汉末唐初就己经初具雏形,以后逐渐完善。我们在坐落古丝绸之路南道上的皮山县境内,兵团农十四师农场七连,看到一所“吐尔地阿吉庄院”,是现存的典型维吾尔阿依旺赛来式的民居建筑。
该庭院建于回历1334年(公元1915-1916年),距今已有93年历史,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庄院初建时为72间房屋,分别有冬夏居室、客厅、厨房、浴室、库房、清真寺、仆人宿舍等。
“文革”期间,庄院损毁严重,现仅存10间房屋,仍保存较完好。2004年国家投资40万元,对庄院进行修缮,现在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吐尔地阿吉本人曾在中原经商,并去过中亚一些国家,因而庄园的建筑形式和布局,如木棂花格的图案、天窗藻井的纹饰、墙上的壁画、色彩的运用等,吸收和融合了佛教文化和中亚文化的元素,但仍是和田地区维吾尔族“阿依旺赛来”的典型建筑,无论从面积上、装饰上、结构上都是具有代表性,因此成为和田地区重要的人文景观资源。
“阿依旺赛莱”不仅仅形态美观,它的建筑布局、建筑技艺、建筑空间都为居住者营造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建筑艺术处理以及细部装饰体现了民族性格、历史、文化和习俗。
“阿依旺赛莱”不仅仅是一种民居建筑,更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它也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现在,和田的“阿依旺赛莱”这种建筑形式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对传承和保护这一古老的建筑艺术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位于新疆喀什市的高台民居。高台民居位于喀什市老城内的一处高崖上。当地的维吾尔族居民在原有的王宫遗址上,加筑起多层住房,形成了“过街楼”、“楼上楼”的建筑格局
一条古街老巷,如同一个穿越岁月的时光隧道。
喀什高台民居,正在洗衣服的当地妇女对相机摆出舞蹈的姿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