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扎上的钉掌人

标签:
有用什么时候老乡们大腿公路 |
分类: 看南疆喀什和田 |
巴扎上的钉掌人
在新疆,天山以南,昆仑山系以北,称之为南疆。这片广袤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维吾尔、塔吉克等民族的艺术和风情绚丽多彩,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行走在南疆,你能感受最淳朴的民风,还能遇到多年未见的传统民间老手艺:给驴马削蹄钉掌、为赶巴扎的老乡露天剃头、替办喜事的人家制作铜壶……掌握这些老手艺的匠人,有的是家族三代相传,有的至今仍父子协力同作。
然而,即便是在偏远县乡,这些老手艺也仅掌握在个别匠人的手中。作为谋生的手段,他们当下的生活并不光鲜。可在这些匠人身上,我们看到了某种光彩,因为他们的坚持,也因为他们对手艺的热爱。
“嘚儿、嘚儿……”33岁的米吉提一边拍着驴子,一边抬起驴子的右前蹄,“嗒嗒”两下就把一枚扁钉从铁掌空当锤入蹄里,驴子抽动了一下,一旁的主人将捆在驴蹄上的绳子勒紧些。坐在一旁的白须老人不时叮嘱两句,他是米吉提的父亲莫尔力,今年76岁。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最南端的叶城县,仅有两家钉马掌的铺子,其中一间在东郊瓦合甫河边小巷里,一间简易的铁皮房前,莫尔力父子将这门手艺相继传承了60年。赶着毛驴车或马车的老乡,都喜欢在赶巴扎时,来到这间小铺子前,给牲口换副新掌子。我来到这里采访时,五六个老乡坐在长条椅上,与莫尔力老人谈笑风生,各家驴子安静地倚着墙根一字排开,等待着轮到它们钉掌的一刻。
好掌子就是合脚的鞋
生火,铸铁,打铁掌,这是莫尔力父子每天一大早必做的功课,但常常快中午时才来生意。
我去时,米吉提正好在给一头驴子换掌子。让犟驴乖乖换掌子,第一步要牵入木桩钉成的双杠,麻绳横竖捆绑几下,让驴子夹在其中动弹不得,抬起驴子的每只蹄子也都要用绳子帮着拉起。
卸下磨平的旧掌子,米吉提操起镰刀似的弯刀,将蹄子翻上来端详一眼,“哗哗”几下削去了蹄子旧角质层,驴子只轻轻抽动两下,大腿上的筋暴起,主人得将拴驴子的绳子拽得很紧。削蹄子旧角质,不仅要刀锋快,削得麻利,去除厚度还要合适,这样驴子舒服、蹄子也不会出血。修平角质层至关重要,可以保证与铁掌贴合,这样铁掌子就结实不易脱落了。
“伺候这些坏脾气的家伙,不仅靠手艺,还要年轻力壮!”因此,驴子主人一定要在旁边协助,起到协力和安抚的作用。
令人想不到的是,钉掌的钉子要自己现做。莫尔力老人左手用夹子钳来蚕豆大的小铁块,右手持铁锤,不断调整小铁块角度,“叮当”几下,一个小铁块竟变成了五厘米长的扁锥形。老人说,“别以为这是个粗活,会锻造掌子和掌钉就能做出所有农具。”
最初,铁掌子打出来时有大中小三种规格,实际给每头驴子钉时,要经过不断调整,再依蹄子大小、形状,修改铁掌的弧度,这也是最见手艺的工序。一头驴子整副掌子钉完,要半个多小时,米吉提已然出了一头大汗。
跟人穿鞋子一样,跑得路程远近、路况好坏,都会影响掌子的磨损程度,因此每匹驴子或马换掌子的时间不一。有的换得很勤,不到一个月,四蹄的磨损程度有轻重,有的只需更换其中两只。
此时,再看看那头松绑了的驴子,套上了车架子后,就像穿上了合脚的“鞋子”,载着主人“嘚嘚”地跑远了,蹄下犹如生风。
钉掌生意曾红火一时
莫尔力老人钉的马掌质量好,名声在外。除了县城周边的老乡,曾经还有客户批量订购呢,通过“天路”运输到西藏阿里地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叶城是新藏线的起点,尽管新藏公路于1957年就已贯通,有解放牌汽车进藏,但路途艰险、汽油短缺,很多时候,民间还是沿用着老办法———驼队运输物资。离莫尔力老人的铺子五公里外,便是新藏公路的起点“零公里”。
驼队出发前,驼工头会提前一周来预订马掌,通常四五十副,最多时要过100副,捎到阿里,再由马匹主人自己钉上。
来预订马掌的驼工,话语不多,也很少谈及阿里那边的事,莫尔力老人偶尔能听到只言片语。上阿里是条险途,氧气稀薄,要翻过数不清的达坂。那结实的骆驼上了达坂,也像得了重感冒一样,耷拉着脑袋,行进速度明显减慢。路上,睡一晚,时常便会有人或牲畜再也醒不来。
“路在山上,也在天上”,那条驼工头既怕又爱的天路,在莫尔力老人脑海中始终像个谜。新藏线离他很近,却又那么遥远。
有时,路过公路的起点“零公里”碑时,莫尔力老人会停下脚步,朝南方路的尽头望呀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己亲手锻造的马掌,由这条路捎到了阿里,为当地人带去了便捷。想到这,他便会有几分骄傲。
父子接力传承老手艺
“哪怕最困难的时候,有手艺的人也可以好好吃上饭。”莫尔力老人说40年前,钉一副驴掌一块二,一副马掌也不过三元,辛苦一天下来,也足够让全家十来口吃饱穿暖。
冬天,这露天干的活很是辛苦。要早早生起炉火,夹出火红的铁坨,叮叮当当趁热打铁,一个个马掌子便诞生了。虽然戴上手套,全露天的环境,风卷来时还是会很冷。莫尔力老人一共有9个孩子,只有两个儿子干这行,另一个儿子在外县。米吉提也收过学徒但年轻人干不了几天就跑了,嫌又苦又累,还赚不了几个钱。
城市里,渐渐少了马车、毛驴车的身影,莫尔力老人听说,在一些大城市已不让这些牲畜上马路。这意味着,在那些地方这门手艺无处施展。“叶城以后也要变成大城市了。”老人有点忧虑地顿了顿,“不过不怕,我的儿子凭手艺吃饭。你不要小看了打掌子,会打掌子的人,打铁的活儿就都会做,农具都会打。以后他可以做农具,种地的家什总会一直有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