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舞 龟兹先民的舞蹈
马舞,主要模仿马的各种动作形态,舞者身穿马舞服饰,通过舞蹈表现形式来模仿马的各种动作,创造马的生动形象,有些老演员们演得特别投入,他们把马的各种动作模仿得特别精彩。
健康活泼,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传统色彩,故长期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马舞还表现了新疆各族人民对生产、劳动及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马舞”的历史悠久而漫长。在库车森木赛姆千佛洞和拜城克孜尔千佛洞的壁画上,马舞的图案细腻而完整。《乐府杂录》是一本唐代记录音乐歌舞的专门书籍,作者是唐代人,名叫段安节。
《马舞》显然是因西域盛产骏马,而人们模仿马的各种雄姿而形成的模拟舞蹈。古代龟兹骏马大都来自乌孙,并且源源不断输入中原,而龟兹恰好位于农业与游牧的交接地带,所以《马舞》在龟兹境内也很流行。据《唐音癸签》载,唐代有《舞马倾杯曲》,在古代的乌孙、黠戛斯和现在的哈萨克族中都普遍流行马舞。《新唐书》关于黠戛斯条载:“乐有笛、鼓、笙、筚篥、盘铃,戏有弄驼、狮子、马伎、绳伎等。”可知马舞是北方游牧民族中普遍流行的舞蹈。
龟兹舞蹈种类甚多,《乐府杂录》舞工载,舞者乐之容也,有大垂手、小垂手,或如惊鸿,或如飞燕。婆娑舞态也,蔓延舞缀也。古之能者不可胜记。即有健舞、软舞、字舞、花舞、马舞。健舞曲有《棱大》、《阿连》、《柘枝》、《剑器》、《胡旋》、《胡腾》。软舞曲有《凉州》、《绿腰》、《苏和香》、《屈柘》、《团圆旋》、《甘州》等。

《舞马倾杯曲》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马舞曲,同样来自于唐人典籍。《通典》、《唐音葵要》对此有着认真的记载。《通典》就说:“太宗贞观末,有裴神符(西域疏勒音乐家),妙解琵琶,初唯作《胜蛮努》、《火凤》、《倾杯乐》三曲,声度清美,太宗悦之。”
和太宗一样,唐玄宗对马舞也是兴致盎然,《旧唐书音乐志》载:“玄宗在位多年,善乐音。若宴设会,即御勤政楼。即内闲厩引蹀马三十匹,倾杯乐曲,奋首鼓尾,纵横应节,又施三层校床,乘马而上,忭转自如。”
唐玄宗好斗鸡舞马,所以花样翻新。他经常命令舞马人在场上放三层木板或在大床上,让马在舞马人的指挥下,随着音乐旋转起舞。
更惊人的是,玄宗选拔了几个力拔山兮的壮士,想欣赏马舞时,便会随意指定一个壮士高举板床,让舞马在斗尺之地跳跃纵横、翩翩起舞。

大诗人杜甫对此颇不以为然:“斗鸡初赐锦,舞马即登床。”说玄宗的确有些过分了,一个姓贾的小孩子擅长鸡舞,教会鸡跳舞,便被格外恩宠,加官进爵,看个马舞居然挖空心思想到在板床上舞马,真是不可思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