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 远去的车轮声

标签:
喀什形态新疆成一座兵营 |
分类: 魅力龟兹是我家 |

老城 远去的车轮声
在笔者的印象里,库车太远了,它坐落于天山以南,塔里木沙漠北缘,是一个典型的边陲之地。伸向远方的路,在冷冷的风中醒着。那里的风沙特别多,风雪在苍茫的落照里,掩映着季节的轮回。
然而, 走进库车,却被这座深藏于内陆腹地、美丽而神秘的山水深深感染了。这里的宁静、高远、秀丽,能够让所有来过库车的人都能体会到生命已经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一种从容和恬淡之中。这里的山水,以及虽小但很精致的村落,或者随意点缀在村中土屋篱笆旁的青杨、葡萄、无花果,或金黄或翠绿,在晨光和夕阳下,与木屋、炊烟、挑水的村妇和牧羊的孩童一起,营造着家园的温馨,释放着一种生命独有的暖意。
走进库车老城,下午的阳光漫上千年土墙,半明半暗,土墙变得尤为温暖。阴影里,夯土的木质大柱更显得古朴沧桑;小巷里,斑驳的门虚掩着,门上的铁环被时光洗得闪闪发亮……
一切都以一种缓慢的节奏与时光融合在一起,像是一条缓缓流动的河。
继喀什市、吐鲁番市、特克斯县之后,库车是第四个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县市
由于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历史遗存,特色突出的民族文化,以及保存完整的城市传统格局,2012年3月20日,库车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是新疆继喀什市、吐鲁番市、特克斯县之后,第四个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县市。
库车老城巷子内道路蜿蜒曲折,让人仿佛走进了时光隧道 。那些依坡而建、错落有致的维吾尔族民居构成迷宫般的格局,在数百米的长廊中铺陈开来,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中世纪风情。它们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标本和切片,穿过悠久的年月累积成一座城——著名的库车老城民居。
应该说,库车老城仅仅是整个库车的缩影。
这,就是人们眼中神秘的库车老城。但这些,绝不是老城的全部。
库车古城拥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整个古城全部由泥砖、黏土、稻草和树干建成。库车因是丝绸之路北道的商业和贸易中心而得以繁荣。古时候,库车是丝绸之路的一段,也是沙漠里难得的一片绿洲,常有驼队和商旅经过。几经战乱和自然灾害,库车成为一座实际上“被废弃的城市”。直至二十世纪晚期,原库车居民在城南建立了一个新库车为止。
到底缺少了什么呢?
老城区内保留了许多长期流传于库车本地包括传统工艺、传统歌舞、民俗节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传统手工作坊数量大,从业人数多,技艺水平高,并具有清晰的传承历史。库车土肥皂、库车大馕已被公布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余26项传统手工技能也已列入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手工艺并非只是“博物馆式”或“标本式”的存在,而是继续为居民日常生活发挥着作用。
今年43岁的司德克,继承祖业,已经干了25年的钉马掌行当。以前,他一直采用的是手工操作方式。6年前,他专门从乌鲁木齐购买了一套设备,才基本上实现了半现代化。现在,他每天可以钉两三副马掌,每副收入40元。
在现存的传统作坊中,最具特色的应首推“吐松”土陶作坊和“吐弟”坎土曼作坊。它们不但流传历史悠久,而且具有特殊的场地和设备,制作过程观赏性强,成品精美,并具有良好的参与性。今年53岁的吐尔逊,已经是土制陶业的第六代传人。
每周五的库车巴扎远近闻名,热斯坦清真寺前广场至河东桥头一带都热闹非凡,大街小巷摆满了套具、水壶等各种传统手工制品和日用品 以及大馕、无花果、小白杏等地方特色食品;跟随主人来赶集的毛驴车停驻在盐水沟内,成为一道颇为壮观的独特风景。
向古城南面眺望,是一片绿色——这就是库车新城,这也是库车从空中俯瞰,最大的一片绿洲。
麦西来甫上,可以观赏到“库车民歌”、“盘子舞”、“萨玛瓦尔舞”、“赛乃姆舞”等库车当地的传统表演艺术。使用的乐器和乐曲结构都吸收了龟兹古乐的元素,又融合了维吾尔族的民间音乐形式,将朴素的生活、劳动场景融入歌舞,形成了库车独特的风格,成为中国乐舞的杰出代表。其中,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维吾尔族木卡姆”就包含了库车木卡姆。

一名维吾尔族老人赶着毛驴车经过连接库车河两岸的团结新桥。

维吾尔族年轻人在库车古渡巴扎上冒着小雨吃烤羊肉串。
生活在老城的人们在被现代化城市不断包裹的同时,默默体味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悠然生活。
白胡子老者,富态的维吾尔族老妪,嬉笑着飞奔的小巴郎,蒙面的女人,古老的巷道纵横交错……临街的阁楼,街角处的玻璃砖墙,树枝后面露出的月亮尖顶,琳琅满目的手工土陶作坊,五彩斑斓的花帽作坊……
在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影响下,根据自己的生活习俗、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创造出的建筑哲学和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聚落建筑艺术,得以完整保留。这些集实用性、艺术性、时代性为一体的民居,反映了库车这片土地1800年来的兴衰与繁荣。
馕!
前一篇:跨越塔克拉玛干
后一篇:南疆 傲然翘立的阳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