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木舒克 唐王梦想的一座新城
唐王城在历史上很有名气。唐玄奘去西天取经时路过此城。曾记载唐王城兴小乘佛教,僧人甚多,沸沸扬扬,佛事不绝,空前辉煌。据文史资料记载,唐王城在公元前二世纪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尉头国,后曾是古龟兹国与古疏勒国的分界线,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军事要塞。到了唐朝,屯垦空前鼎盛,信仰佛教的儿女在这里繁衍生息。

唐王城的毁灭至今仍是一个未揭开的谜。大约在公元十世纪,有关唐王城的记载突然在史书上消失。有说缘于河流的改道和森林的逐日枯萎。
一八四五年三月,民族英雄林则徐“荒碛长驱回鹘马,惊沙乱拍曼胡缨”,沿叶尔羌河古河道,循着图木舒克山去勘踏南疆八城,在图木舒克“遇大风,歇三日”。此时唐王城的繁荣辉煌早已灰飞烟灭了,留给林则徐的只有“风力之狂,毡庐欲拔,殊难成寝”,“枯苇犹高于人,沿途皆野兽出没之所”,“飞蚊、跳蚤纷扰异常”。但他还是向朝廷进言:“若晒渠导流,大员屯政,实耕种之民,为边缴藩卫,则防守之兵可减,度之省而边防益固。”他衷心希望“但期绣垄成千顷”。

实现林则徐愿望的是今天的图木舒克的新疆兵团人。他们用双手、用汗水掀开了历史崭新的一页。今天,一生致力于图木舒克历史研究的老人李恺,在见证历史的脱库孜萨来依古城遗址边,攀上山高处,激情难抑,诗句脱口而出:“图木舒克起新城,遥忆林公锋车行;风沙漫漫何所惧,绣垄千顷梦成真。”

图木舒克是名符其实的屯垦之城。图木舒克是我国古代军屯、民屯最早的地域之一。现存唐王城及其炼铜、炼钱、制陶、烽燧、驿站等军屯遗迹便是佐证;屯垦在清代有了新的发展,相继发展了民屯、旗屯、回屯和犯屯等多种形式,屯垦人数高达12万人。至今尚有北胥鞯屯田遗址(今五十一团、五十团境内)等大片屯田的遗迹。新中国成立后,自治区农垦厅在图木休克区建立图木休克总场(又称巴楚总场);1969年,图木休克总场、小海子水库划归兵团农三师。1982年,农三师恢复。1997年中央为进一步加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下发17号文件,批准在农三师小海子垦区设立图木舒克市。2002年,国函82号文件正式批复设立新疆图木舒克市。可以说,正是屯垦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图木舒克绿洲的繁荣,孕育了西域军垦新城——图木舒克市。

图木舒克市,二00二年经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准在这里建立新疆自治区的县级直辖市,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建设、管理,二00三年一月挂牌;行政区域一千九百平方公里,市区规划面积九十九平方公里,近十个农牧团场和企事业单位隶属于该市管辖。在图木舒克垦区,有很多古城遗址,并大致可划分三大片。一是图木舒克山脚的脱库孜萨来依;二是垦区五十团夏河营不远的沙漠之中的遗址;三是离垦区五十一团五十公里处的城址。

哪一处城址是唐王城,尚未考证确定。唐王城在历史上很有名气。唐玄奘去西天取经时路过此城。曾记载唐王城兴小乘佛教,僧人甚多,沸沸扬扬,佛事不绝,空前辉煌。据文史资料记载,唐王城在公元前二世纪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尉头国,后曾是古龟兹国与古疏勒国的分界线,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军事要塞。到了唐朝,屯垦空前鼎盛,信仰佛教的儿女在这里繁衍生息。

图木舒克是扑溯迷离唐王城,图木舒克是名符其实的屯垦之城。图木舒克是有厚重历史的丝路之城。图木舒克市是具有丰富底蕴的文化之城。图木舒克是美丽的绿洲生态之城。
图木舒克是商机无限的开放之城。 图木舒克是最宜人居的幸福之城。
图木舒克市尤如镶嵌在祖国西部边疆的又一颗明珠,充满勃勃生机与活力。向小康社会阔步迈进的图木舒克市各族人民真诚期盼海内外有识之士前来旅游考察、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共创幸福的明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