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春,尝一尝新鲜的苜蓿饺子
过了惊蛰,春季的第三个节气,可天气仍旧乍暖还寒。再过十天,吐鲁番鲁克沁的杏花就要开了,在乌鲁木齐街头,所能感受到若即若离的春息,即是那润在眼中、香入嘴间的一芽新绿。
最近,在二道桥、山西巷子附近有了新街头一景,冒绿的小推车越来越多了,堆簇着苜蓿尖芽,油绿肥嫩。经过漫长冬日,这新绿令人眼前一亮,看得眼馋。苜蓿,新疆人春天里的第一道尝鲜菜,它早已超出了尝鲜范围,还蕴含报春之意,暖阳中踏青要开始了。对于新疆人,许多人都有一份情结,有一抹关于春天里的记忆。
维吾尔语中称苜蓿为“贝代”。春天,苜蓿刚长出嫩芽时,维吾尔人有个习俗,用嫩苜蓿包曲曲(馄饨),邀请亲友一起品尝,受邀者去时要准备礼物答礼。叫做“尝新”,有一起迎接春天的意味。
看似野草似的苜蓿,新疆人的吃法很多,凉拌、素炒,也可作为红烧牛羊肉的垫底菜,还可以腌渍和酱制。阿克苏地区沙雅有个长寿村,这里的老人对苜蓿情有独钟,每到春季,有高血脂或高血压的人连续吃5天苜蓿,就可以起到降压清脂的作用。
苜蓿味道之甘美,牛羊也有“发言权”的。在我小时候,盼望春天,很大程度上源于春天家里餐桌上就有好吃的凉拌苜蓿和蒸面榆钱。但令我不解的是,在路边时常能见到牛羊鼓着肚皮仰倒着,大人说,那是因为苜蓿鲜美多汁,牛羊不知饥饱,只知埋头狠吃,结果胃胀得太满,反刍不出来,最终活活胀死了。
苜蓿尝鲜时令性很强,仅在3月中旬至4月初“昙花一现”,之后嫩芽不再,味道便差了许多。远去的记忆,这个时节,在一些小餐馆里,可以品尝到苜蓿曲曲(馄饨)、苜蓿饺子、苜蓿群群子、苜蓿炒鸡蛋等美味菜肴。
野生苜蓿通常一片片地长在不起眼的山间、田野、路边,新疆不少地方叫“苜蓿地”或“苜蓿台子”的,皆因那里长满了葱郁苜蓿。走在路上,时常与儿时记忆重逢。
我想,每个人儿时都有一个渴望春天的记忆,于美好春光中,脱去厚重的外套,走入冰消雪释的旷野。那芽新绿,看似卑微,却是茁壮,自顾自地灿烂着。这种时令性的感情,游弋于季节与人情之变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