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道路是啥样?

标签:
发展历程历史悠久汽车文化商贸 |
分类: 见证美丽中国梦 |
那时的道路是啥样?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西方的交流就已开始,北南两条丝绸之路开始形成;汉朝张骞两次通西域,加强了与当时西域的关系,西域都护府的设置,维护了丝路交通,中西的商贸交往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隋唐时期,丝绸之路已形成南中北三条畅通无阻的主干线,还分出许多支线,陆路交通初步成网;五代至宋,内地与西域各民族之间的贸易和政治交往日趋频繁;元代年间的中央政府通往西域和中亚的道路已畅通无阻,新疆与内地的牲畜、丝绸交易空前活跃;清初乾隆年代,内地通往新疆的道路交通进一步改善,清朝中后期通过整修驿道,架设桥梁,设置驿站,新疆南北驿道遍布,连接成网,驿道主线已有1.3万余里,驿站二百多个。清末光绪年间,开办迪化(乌鲁木齐)至塔城畜力客运,到宣统三年(1911年)伊犁将军府所属官商合办的羊毛公司从波兰购进2辆小汽车,开通惠远至宁远(伊宁)间汽车客远,自此新疆开始有了汽车客运。
从新疆道路交通,特别是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变化,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疆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变化与交通的发展变化是密切相关的。
民国初期至1949年9月新疆解放前夕,新疆道路交通发展缓慢,直到民国17年(1928年),新疆才有了第一条公路,比中国修建的第一条公路足足晚了21年,1949年9月新疆解放时,全疆仅有简易公路3361公里,公路分布仅限于经济相对发达,地理环境较好的北疆乌鲁木齐市周围,通行能力很差,而南疆和北疆大部分地区还处于不通公路的封闭状况。
阿克苏河的摆渡口
柯尔克孜族人使用的木桥(英国 斯坦因
1922年摄于克孜勒苏)
从阿图什市通往阿合奇县的钢筋混凝土大桥(2006年10月8日摄于阿图什市)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