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证一座“木桥”的美丽梦想

(2012-12-04 05:50:18)
标签:

之间

艺术

小汽车

灯火通明

西面

分类: 乌鲁木齐及周边

见证一座“木桥”的美丽梦想

 

见证一座“木桥”的美丽梦想

 

    西大桥是乌鲁木齐的名片,自“寻找乌鲁木齐最美街道”活动启动以来,新疆网网友积极参与,推荐街道数十条,其中西大桥最受欢迎,西大桥的呼声最高。
    关于这段“木桥”的历史,很多乌鲁木齐的老住户印象深刻。李生民老人,1951年由河南南阳参军进疆,被安排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老满城六军军部。老人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每个星期学员进城采购,西大桥是必经之路,那时西大桥很窄,乌鲁木齐河尚未断流,西公园一带到处流水,大桥中间只能行驶一辆汽车,东面的汽车过来,西面的汽车才能过去,西大桥上的行人一般都靠边走,生怕被车撞着,交通十分不便。”

   而对茹浩忠大爷来说,再窄再挤的桥也总有能过去的时候。他最害怕的是下雨涨水,一下雨涨水桥便被淹了。“六棍子马车都过不去,一下大雨,交通就断了,河东河西的人隔着个桥干瞪眼,就是过不去,有啥急事都给耽误了。”

 

见证一座“木桥”的美丽梦想 
茹大爷回忆说,1953年雨水泛滥,河水猛涨,把原木制造的西大桥冲垮了。后来抢修了一座钢筋石桥,桥面宽了,能通行四辆汽车,人行道上还安装了路灯。“那座桥挺漂亮,桥面又硬又平,走在上面心里都特别塌实。”但是到了70年代,桥的中间开始下垂弯曲,钢筋都露了出来,桥面修了好多次,大车走在上面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桥在颤动。

 

见证一座“木桥”的美丽梦想  

   那时候乌鲁木齐河已经断流了,政府可能怕出事,还专门安排了一个人守桥,不让载重货车在桥上走,只能从桥下通行。编辑本段解放后  50年代初期的西大桥冬景。远处为红山嘴  1996年4月,西大桥第三次重新修建,这次新修的西大桥更宽更大,上下行道小汽车并列可走4到6辆,而且桥很稳,大型载重货车走在上面也只是稍微有些颤动。

 “我记得特别清楚,桥的西边人行道上有16个灯杆,每个灯杆上有10个大圆球灯,晚上160个白色球灯一起亮,把西大桥照得灯火通明,桥面上掉根针都能看见。一到晚上桥上特别热闹,好多住得远的人都特意跑来看。”

 

见证一座“木桥”的美丽梦想  

     新大桥修好不久,桥的四面又修了五个地下通道供游人过桥行走,通道里还有专人值勤。1999年共和国建国50华诞,西大桥又增添了天女散花灯光景观,灯光与不锈钢栏杆及金属浮雕梅花鹿、双羊、捧葡萄等图案。这些景色与红山、揽秀园、人民公园、青山苑、以及西大桥“长桥饮马”的雕塑融为一体,成了乌鲁木齐的一道风景线。

  从那时开始,西大桥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交通枢纽,它又变成了首府的一道景观,很多来乌鲁木齐的外地游客,都会在西大桥上留下一张照片。 见证一座“木桥”的美丽梦想 

 西大桥人行道现有花砖是1996年重建大桥时铺设的,花砖铺面已使用近10年。现在,很多花砖都已破损,有的花砖残缺不全,部分花砖已与地面分离,行人走在上面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西大桥人行道改造工程将原来破旧、不规范的人行道花砖进行统一铺装改造。改造过程中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与大桥及周边建筑物风格相衔接,色彩、图案相融合,使之有机连为一体,并且增强人行道路面的色彩感及艺术感。

   乌鲁木齐,见证了一座“木桥”的美丽梦想,一座“木桥”,见证了乌鲁木齐这座美丽的城。

 

见证一座“木桥”的美丽梦想 
这张照片原载斯文·赫定著《亚洲腹地探险八年》一书,说明为“乌鲁木齐洋行街”。但从图中远景雅玛里克山及街侧清真寺判断,应为今山西巷至二道桥之间的一段弯曲的街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